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36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备考三年上岸,成绩行测75.7,申论72.5。午休无聊刷到这个问题,心血来潮答一波。
内容涉及笔试面试比较多,想起来一点写一点,可能比较琐碎,但每一点都发自内心,源于事实,希望看到这个答案的朋友能慢慢看,一定有几条用的到。
1、备考不要轻视任何一个环节
公考备考是一个非常考验人耐心和毅力的过程,是技能和智慧的双比拼。从岗位选择到最终的资格审查、录用公示,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其实很多时候,报考就意味着同其他竞争对手的比拼已经开始了。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2012年左右,河南省考时郑州的一个岗位,进面的分数只有25左右。而有的热门岗位,进面分数都在60之上,中间分数竟然相差了将近四十分!
所以,会考,更要会报!尽可能选择那些既符合个人报考意愿,同时在专业、年龄、政治面貌、学历等方面有诸多条件限制的岗位。当然,这些限制条件报考者本人也能满足。直接放弃那些过热的部门或岗位,如三部、两办、公检法系统等的岗位。
我个人选岗的时候是更倾向于与专业相关。一方面觉得专业技术岗位在之后的工作中用到专业知识的可能性更大;另一方面也是觉得备考时间紧张,考行测和申论我并不占优势,尽量选竞争小一点的岗位好进面。
选岗位的时候可以善用excel筛选功能,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初步筛选,如:应届生、工作经验、专业限制、证书限制等。多一个条件可能报名人数就减少几十人。
关于未来发展和个人待遇,建议综合考虑单位性质、城市、离家远近等因素。一般来说比较香的岗位报名人数多一些,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根据自身能力和精力自行选择就好了。
2、笔试备考不建议自学
如果是985名校毕业,自学能力很强,能时刻做到自律那当我没说,这类大神只看教材刷题自学也行。如果没那么强,就不要心存侥幸,认认真真的选一个网课,跟着老师学,不然大概率只能当分母。
就像我第一次备考似的,当时莫名的自信心爆棚,觉得大学三年哪次考试不是临时抱佛脚然后稳稳70+,公考不是一样手到擒来嘛。然而事实啪啪打脸,连60分都没有,更别说进面试了。
笔试我不建议报培训班,浪费钱也浪费时间。有这个钱还不如留着等进面了考虑报面试培训班。
实在是觉得没有自制力的可以报协议班,万一不过还能退钱,比较划算。当然,在报课前一定要和机构确认好退钱的金额,白纸黑字,协议签好,防止机构耍赖。
3、行测每个模块复习重点不一样
常识判断最常见的问题在于知识点范围太广,考试随机性太强,热点更新速度太快。但是只要复习备考得当,重点把握,还是有提升空间的。
资料分析这是整个行测最容易提分,也是最看机构专业性的模块。
说它提分容易在于资料分析的知识点较少,文科理科都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达到至少80%的准确率;
说它考查专业度在于如果做题的技巧方法不符合实战,很容易让学员陷于通过较长时间才能拿分的尴尬处境,虽然模块提升了,但本质上反而影响了整个行测的做题得分效率。
公式概念及速算技巧什么时候用、怎么用、用的时候注意什么,如何在考场迅速定位相关考查点,都是复习备考时应该着重学习的要点。阿甘给学生的一定是最快、最准、最符合实战的技巧方法。
判断推理:这个模块学不学差距很大,生活的逻辑与理论的逻辑有很大的区别,不能用生活的逻辑去做考试的逻辑题。
图形推理的规律多且杂,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题目考查点,非常重要;类比推理的常规题型都会做,20%左右的特殊考点怎么考查、怎么分析是提分的要点;定义判断,通过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后,必须要大量的刷题,才能熟练掌握技巧方法。
言语理解:大多数人只知道刷题、积累词汇,但是效果却并不如意。比如片段阅读,复习备考时只知道练习快速阅读及高效提取信息的能力,但是段落的层次和结构的分析,“十看十不看”的运用,就可以使考生在考场事半功倍的答题。
数量关系:高分选手必争之地,多数考生必舍之处。看到数学就觉得天旋地转;看到数学就说“别问题目难不难,我比题目难”;“一杯茶一包烟,一道数学做一天”;不是老师不好,是我智商欠费等等均是常见现象。
但实际上学数量是有技巧和方法的,比如答案分布、选项的内在逻辑、行文表述与答案的关联、考试时间与答案的默契等,这些大部分都是在阿甘老师的课程里讲到的。
可以看到我反复不停地提到阿甘,它是我第三次行测复习备考的神器,行测快速高效拿分必须得学透阿甘上岸说的速算方法。
上面所有我说的这些模块备考难点,能把阿甘讲的所有做题技巧方法掌握了,就不觉得难了,结合题库练练把行测提到75+问题不大。
4、重行测轻申论是公考笔试备考的大忌
行测涉及的内容多、知识面广,但是行测的题目都是客观题,复习备考有方向可循,只要能掌握各个题型的做题技巧短时间内提分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申论不一样,很多人说申论是一个玄学的科目。有些人背了几十篇申论范文结果还不如第一次裸考成绩高。
每一个公考老油条都知道,公务员考试“得申论者得天下”这句话,公考行测想拉开分太难,但是申论想拉开十几二十分真的就跟玩一样。
复习备考的重点更应该放在申论上,在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应用文写作、申论写作上花大量时间备考,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热点知识储备、思想表达能力、材料处理能力。
申论教材必须得说粉笔《申论的规矩》了,非常好用,无论是单一题还是综合题,还有公文和大作文写作,讲的都非常详细,而且印刷质量非常好,颜色深得我心葱葱绿绿,提升了我学习的欲望。教材搭配视频课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热点知识储备、思想表达能力、材料处理能力。
虽然申论是以文字为载体的,但它的答题都是要按点答题的,答案要忠实材料的原词原句,才是最精准的,即便是大作文也不能像以前的语文一样随性发挥,也是按照材料里的要点来写的,有很多才华出众的甚至没有所谓的“考试机器”型得分高,甚至可以说,申论得高分都是抄出来的。
申论的答案就在材料之中,只是我们缺乏根据题干、忠实材料、精准挖掘、题连答案的能力,那申论的复习方向就可以敲定下来,那就是学习研究从材料中提炼出理想满意的答案。
一定要会读材料,速读材料,读懂材料。一般问题类找不足的时候,就看材料里面的消息描述,但要扣题。对策类就看材料中的动词,看做了什么事、用了什么手段。
认真听课学习,认真做题总结,申论拿到70%以上的分数绝对可以!
(PS申论的字迹也是影响得分的一个点。申论是人工阅卷,4个小题,一定要写得认真工整,每个小题能多得1.5-2分,4个小题就能多得6-7分,大作文题字迹写好了,能多得2-3分,这加起来,单单是把字练习好,每天练习1小时,练习上7-10天,就能多得8分以上,这是很多人考试证明了的。)
5、一定要保证足够的题量训练
这点建议是针对笔试和面试环节的。
在准备笔试过程中,一定的题量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但也有两点须谨记。
一是做真题。考哪里的岗位就做哪里的真题。要考国考就做国考的真题,考联考就做联考的真题,考海南的就做海南的,前后最好能够达到十年之久,也就是十套真题左右。
而且要不止一遍地做,是用笔做,不是在手机APP上刷题。从做题过程中把握出题的脉络,明白复习重点,同时,培养自己在做题时的思维活跃度。
专项练习用粉笔决战行测5000题就够了,都是历年国考省考的真题按照模块题型分类排版的,每听一节课学习一类题的方法技巧马上就跟上练习,直到熟练掌握为止。能把这5000题全部刷一遍并且知识点都掌握住,行测绝对不会低于70分。
二是建立属于自己的错题库。真题在反复做的过程中,会有些自己可能两三次都同样做错的题目。把这些抄写来,研究考察的知识点,再利用刷题软件反复练习。同时,还可以利用刷题软件建立自己在语言类逻辑推理类方面的错题库,多见多练多复习。
在面试环节,要多“开口说”。
现行的面试多采用结构化面试,部分有小组讨论。无论哪一种,考察的方向是不变的。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后就要多用嘴说了。
可以和其他的小伙伴组队练习,一般是三到五人最佳,人太多不太容易练习到,人少了没有复习的氛围。建议在对练的过程中可以找身边认识的、最近两年参加过省考并成功上岸的前辈“观战”,可以提升复习效率。
6、涂卡问题必须得重视
每做30-40道题或一类大题后,就涂一次答题卡。涂答题卡可以让紧张的大脑得到有效的休息,并且还不用担心没时间填答题卡的问题。世界上最悲催的事莫过于题目做完了,答题卡却没涂完,每年总有人因此泪洒考场。
7、任何空想都不如实实在在的行动
不知道其他备考的小伙伴的备考状态如何,我自己是个自律意识非常差的人,尤其喜欢给自己找借口、做一些无谓的设想。
后来发现,再好的设想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都是0。
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环节,学会缓解个人焦躁情绪的同时,务必要沉下心来、认真做就对了,哪怕每天一套真题也比安慰自己说“今天太累不做了或者少做点”要强的多。
尤其是劝告那些在职备考的小伙伴们,毕竟,上岸才是最终的目标。
祝早日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