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的说,张作霖所拥有的“镇海”号其实是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和正牌的航母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在第一次直奉大战失败以后,张作霖意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因此想创办属于自己的海军,并任命日本海军学校毕业的沈鸿烈负责筹办东北海军。不过此时恰逢列强以军阀混战为由对中国实行军火禁运,因此沈鸿烈无法从海外购买真正的军舰,所以他决定购买商船改装为军舰。
其中沈鸿烈所购买的德国造商船“祥利”号被改名为“镇海”号,加装了两门120毫米火炮、四门76毫米火炮作为炮舰使用。后来张作霖以民用的民意从法国购买了一批“史莱克”FBA19型水上飞机,沈鸿烈于是决定将麾下最大的军舰“镇海”号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
他将“镇海”号的尾部甲板进行改造,增加了长度,将之改造为能搭载3架“史莱克”FBA19型水上飞机的平台。至于飞机的起降方式,则是在水上完成。为此还在“镇海”号的后桅上加装了一个吊杆,用来起吊飞机。
“镇海”号被改造城水上飞机母舰后,多次参加了军事行动。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镇海”号曾经在吴佩孚所属的渤海舰队基地秦皇岛外示威。而在北伐战争时,东北海军也多次南下袭扰,“镇海”先是和“海圻”一起偷袭了吴淞口闽系海军,继而“镇海”又使用飞机空袭了海石、新浦等地,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不过“镇海”毕竟只是商船改造的,作为军舰先天不足,所以后来又被改造为练习舰,培养水兵之用,抗战爆发以后,残存的东北海军在青岛自沉堵塞港口,“镇海”号也不例外,于1937年12月18日自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张作霖确实有过一艘镇海号,可以搭载水上飞机。不过它不能定位成航母,它不是航母,而是水上飞机母舰。
航母主要是搭载飞机用于军事作战,舰载机是主要的攻击力量,数量众多。
水上飞机航母则不同。它一般会和普通军舰一样配备大量火炮,但也可以搭载1到数架水上飞机,主要用来侦查,当然也可以空袭。
水上飞机母舰是不成熟航母时代的产物。
到了二战,随着航母的成熟,这种不三不四的军舰就消失了,因为实用性不大。
当时的大型军舰,比如巡洋舰、战列舰都是可以配备水上飞机,用于侦查的。
说起来,镇海号是张作霖东北海军的第一艘大型军舰。
它本来是德国海军的一艘运输舰,排水量2800吨,属于中型军舰,航速最高只有11节。
一战后,德国海军解体,该军舰改为商船,归属烟台政记轮船公司所有。
上世纪20年代,张作霖开始建立东北海军,出资购买镇海号作为练习舰。
作为练习舰,主要用于训练海军官兵,当然要什么武器都有。
镇海号装备2门120毫米主炮和4门75毫米副炮,主要用于水兵的炮术训练,当然也可以用于实战。
后来镇海号曾经用火炮多次海战,和对岸攻击。
当时欧洲开始流行军舰搭载水上飞机,主要用于侦察,可以大大增强舰队的侦察能力。
而东北海军的镇海号本来就是练习舰,因此也考虑配备水上飞机用于训练工作。
1926年3月,东北海军“水面飞机队”于秦皇岛成立,在葫芦岛设立了陆上场地,拥有8架史莱克水上飞机。
史莱克FBA-19型水上飞机是法国货,性能平平。
该机有1挺机枪,可挂载2个小型炸弹,时速仅为180公里/小时。
同时,镇海号被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
所谓的改装,就是在军舰上安装一个吊臂(类似于起重机)。
水上飞机飞回来的时候,不能飞到镇海号加上上降落的,因为根本就没有甲板。飞机就降落在军舰附近的海面,通过吊臂将飞机吊上军舰。
起飞时候也是一样,将飞机吊入海中,然后自行起飞。
这种起降水上飞机的方式,有很大局限。海面稍微有些风浪,飞机就不能起飞,不能适合复杂气象环境。
而且,由于镇海号只有2000多吨排水量,只能携带2架水上飞机。
所以,按照西方标准,镇海号不属于水上飞机母舰,顶多算是可以搭载水上侦察机的军舰而已。
从20年代开始,镇海号主要用于水上飞机的训练工作,偶尔也参战。
只是,镇海号水上飞机的战绩极少。
北伐军开始全面进攻时,7月22日镇海号被用来阻挡北伐军,攻打连云港。
当时镇海号释放了1架水上飞机,在连云港投下了几枚炸弹,没有造成伤亡,倒是造成当地居民的恐慌。
9月3日,镇海号又释放1架水上飞机,轰炸了上海的江南造船厂。结果炸弹投到附近的田地里,炸死了一头耕牛而已。
1928年5月3日,镇海号又来骚扰上海,释放了2架水上飞机。
然而,此次北伐军有了准备,同时释放了2架国产水上飞机拦截。
镇海号舰载机发现有敌机,慌忙丢下炸弹返航。随后,4架飞机发生追逐战,北伐军1架飞机受了轻伤,机翼上被子弹打了几个洞。
这是镇海号唯一的舰载机空战了。
1个月后,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随后918事件爆发,东北海军也就解体了。
镇海号此时已经老朽不堪,驻扎在山东作为训练舰,不能再作战了。
抗战爆发后,镇海号性能不足以和日军对抗,强行出阵也是活靶子。而且水上飞机也已经严重老化,使用超过10年,连日常巡逻都是很危险的。
最终,镇海号作为老旧军舰,被自沉在青岛以阻挡日军登陆。
中国历史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就这样消失了。
虽然写过好几篇大帅的小文,但是,三少在骨子里一直认为张大帅,就是个草莽英雄!
今天仔细阅读大帅的简历,才知道大帅鲜为人知的一面。
沈鸿烈,一个不可忽视的人
沈鸿烈,湖北天门人,从小聪明好学。18岁的时候,沈鸿烈考中了秀才,并在府学执教。
1904年,沈鸿烈加入武备学堂,接着又参加了湖北新军。1905年的春天,沈鸿烈获得了公费赴日本海军学校留学的机会。
在日本,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学成归国的沈鸿烈,加入国民政府海军。
1916年3月,沈鸿烈派任赴欧洲观战团海军武官,随英国舰队参加对德作战。1918年10月沈鸿烈回国,兼任陆军大学海军教官。
1920年10月,调任吉黑江防舰队参谋,后任参谋长。
沈鸿烈是东北军中一位有文化教养的将领,尤其是他早年留学日本,学习了丰富的海军培养相关知识。
沈鸿烈在业余时间,也时刻关注着世界上兴起的航母热。
他为张作霖创建海军学校和打造自己的航母,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东北海军
有人说,乱世造英雄,张作霖能够称霸东北,与当时的时局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完整地了解张作霖,也许就不会这么认知他了。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开始狠抓教育。他说:
“宁可少养五万陆军,也要办东北大学。”
1923年4月26日,张作霖创办的东北大学正式成立。学校的教育经费,教授待遇和教授容阵远远超出当时的北大,清华!
后来,沈鸿烈向张作霖建议,要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海军舰。这种思想,与张作霖不谋而合!
多年的战争,张作霖用敏锐的眼光察觉到,将来的战争,应该不仅仅是在陆地上的!海上的争夺,势必无可避免。
因此,他精心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东北海军。
1923年春,张作霖在葫芦岛建立了海军学校,全称“东三省航警学校",专门培养东北的海军人才。
东北沦陷后,学校迁移到青岛,并改名为"青岛海军学校"。这所学校的建立,给东北军输送了许多重要的海军军事人才!
这支东北海军,曾是中国最强大的舰队,并拥有中国第一艘环球航行的巡洋舰,成为在东北地方一支独树一帜的力量!
中国第一艘航母
张作霖的东北海军势力越来越大,这时候,任副总司令的沈鸿烈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光有海军还不行,必须有船舰才行。
正如地面上的部队,光有人,没有枪没有炮,也不行。如果要真正的提高东北海军的战斗力,需要有自己精锐的装备。
于是,沈鸿烈向张作霖建议,购买军舰。
那时候,一战刚刚结束,德国作为战败国,有很多军舰和运输舰都被改成了商船。
由于有“华盛顿会议”条约的限制,直接购买军舰已经不可能了。于是,沈鸿烈瞄准了各国,由军舰改装的商船。
最后,他们从烟台政记轮船公司购买了,已经改名为“祥利号”的前德国运输船。
由于国内没有这个条件改造,沈鸿烈把它送到了日本的海军基地。沈鸿烈又通过各种关系,请来了世界顶级的技术人员,将“镇海号“进行大改。
最后,改成了简易的航母,它成了东北海军的第一艘大型军舰。
改装好的“镇海号”, 装备了2门119.4毫米主炮和4门75毫米副炮。宽大的“镇海号”还可以装载2架水上飞机。!
所以,“镇海号”在技术和装备上具备了航母的基本标准,它算得上是我国的第一艘航母!
“镇海号”的改造成功,大大增强了东北海军的实力!张作霖东北军的海上之路,正式打开了大门。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张作霖凭借“镇海号”大获全胜。后来,张作霖兼并了博海舰队。东北海军进入了全盛时期。
有资料显示:
东北海军全盛时期,拥有的大小舰只27艘,约32200余吨,而当时全国军舰只有约42000吨,东北海军就占了76.7%,东北海军官兵共有3300余人,而当时全国海军约有5400人,东北占了61%,足见东北海军的实力之强。
“镇海号”壮烈牺牲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了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七七事变,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更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所以,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开始了对青岛的虎视眈眈!
这时候,张作霖的东北海军担任了山东和河北沿海的防务。在这次抗日任务中,沈鸿烈担任青岛海陆军总指挥。为了阻挡日军的进攻,他含泪下了两条死命令:
第一:在青岛附近洋面上布置鱼雷网和水雷网,阻止敌人登陆
第二:将所有东北舰队所属的军舰自沉,堵塞港口,阻止日军。
其中,沈鸿烈亲自操刀改造的“镇海号”,也在需要自沉的名单中。
就这样,“镇海号”,中国第一艘航母,以极其壮烈的姿态,静静地沉入了海底。
那一刻,东北海军无数人的心灵,都在颤抖,都在为之哭泣!
三少说:
张作霖,的确了不起!!!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