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知识大全 正文

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最新消息

1秒前 0条评论

传言阿里将裁2万员工、一些部门彻底消失,现实吗?意味着什么

本来一家企业的部门裁撤、员工增减是正常的业务调整或人事调整,无可厚非,但阿里这种互联网头部企业、明星企业,一举一动都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轻微的“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关注和猜测。

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最新消息

这不,最近网上就流传着一则消息,煞有介事地说阿里刚召开了内部会议,要裁员两万人,管理层更加扁平化管理,有些部门将彻底消失。

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最新消息

在另外一份“聊天记录”中可以看出,裁撤人员中包括很大一部分P9、P10中层管理人员。

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最新消息

不过,阿里裁员的消息并未得到阿里方面的确定,也没有正式文件下发,真假性也就很难辨别,大概率是假消息,或者处于“酝酿阶段”。

阿里究竟会不会裁撤一部分部门、员工?

阿里系规模之庞大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历经22年的发展,如今的阿里电商、金融服务、物流、传媒、社区团购、网游、办公等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这其中既有自己发展起来的业务,也有并购、收购、投资其他公司的业务。

寄托于“电商”这一基础业务,阿里迎来了近20年的黄金发展期,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员工数量越来越多,本身无可厚非,这也是一个集团公司处在上升期的基本规律。

然而,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有“谷峰”规律的,当极速扩张遇到“寒流”,调整甚至裁撤部分业务和部门、降薪甚至裁员也是企业公司迎合市场环境、保持竞争力的正常表现,企业“瘦身”在所难免。

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最新消息

阿里在近两年的发展中也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经历了从一路高歌猛进到遭遇瓶颈的过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策面上的打击是巨大的:

先是在去年年底,蚂蚁金服因为一些问题,上市被喊停;再就是今年因为“二选一”的垄断经营问题被处罚182亿高额罚款。政策面上的打击虽然不至于“致命”,但元气或多或少的有损伤。

第二,营收、净利润下降的问题:

阿里第二季度营收2006.9亿,比市场预估少了55亿;净利润285.2亿,同比下降39%。39%可不是个小数目,利润下降更不是主动的“战略性”下降,而是“被动”下降。

利润下降这意味着什么?利润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更能体现出一家企业的经营情况,如果100元利润能养活100个员工,那么61元利润能养活多少呢?

第三,不断扩张又看不到效益的尴尬:

上文我们说到,阿里一些板块来自于对外投资,比如前几年对苏宁、饿了么等电商业务的投资;对天天动听、华数传媒等传媒业务的投资;对众安、浙商银行等金融业务的投资。

成功的投资能换回利润分成,也是利润的一部分,但投资都赚钱吗?不见得,比如对数字媒体、娱乐业务的投资,2016年、2017年都在亏钱;从传统业务占阿里总营收的比例来看,利润点仍需要依靠电商这一传统核心业务。

当对外投资看不到效益、当主营核心业务发展遇到瓶颈,接下来该怎么办?裁撤业务、裁撤部门、降薪、适当裁员,好像水到渠成。

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最新消息

为了长久良性发展的需要,无论是部门裁撤还是员工裁撤,都是出于“自保”,企业正常经营之道罢了,本身无可厚非。

另外,从阿里员工的增长来看,截至2019年3月31日,阿里有超过179000名正式员工,比2018年同期增长了1.6万人,而目前阿里的员工总量约为25.4万人。

也就是说阿里总员工数量三年时间增加了近9万人,其中近两年平均每年增加3-4万人,如果真要裁员2万人,这一数字看上去虽然庞大,但占比不足8%,似乎也没有那么悲观。

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最新消息

第二,更应该关心的是员工的保障问题

裁员规模如此之大,是否为真,现在还没有定论。

不过,如果真的上演,作为企业正常的业务调整、人事调整,也不应该受到什么谴责,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万一被裁员后,员工的保障问题。

首先,补偿方面就不做过多赘述了,一定会基于《劳动法》关于关于解除劳动合同后的相关赔偿标准。阿里的薪资待遇普遍不错,如果在本单位入职年限较长,那么补偿金额还是比较可观的,也算是失去工作后的一份短期保障。

再者,更重要的是再就业问题。互联网行业有35岁就很难找到新工作的论调,特别是对于没有走上管理岗位的技术工种来说,找一份适当的工作尤其困难,这才是员工当务之急应该考虑的问题。

第三,行业问题。悲观地讲,如果作为互联网头部企业的阿里都出现如此规模之大的裁员,那么是否意味着在整个互联网行业会引起连锁反应呢?是否意味着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生态都较为堪忧呢?数量如此之大的互联网从业人员如何安置?这恐怕已经不完全是个人应该考虑的问题了,而是涉及到整个行业,甚至相关的就业保障部门。

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最新消息

写在最后:

但凡是有更好的选择,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愿意看到辛苦培养起来的员工被裁,我们也希望阿里能健康、长久的发展,更希望员工不失去饭碗。但愿该消息“失真”吧。

但当挑战来临的时候,企业不得不作出取舍、员工不得不面对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更希望企业和员工都能双赢。

另一方面,不管消息真假,也许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互联网行业的择业、就业问题了,是否意味着互联网行业的人才和岗位已经处于饱和阶段了?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而言,这个问题应该深思,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就业、择业上的困难。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裁员、离职、亏损:全球网约车巨头的日子为何愈发艰难

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最新消息

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在浪潮退去后,才能看出究竟谁在裸泳。近年来,有太多看似大热的事物,已经尽显颓势。如共享单车行业一片狼藉,剩下的几大巨头都有各种苦衷。造车新势力看似来势汹汹,却遭遇亏损、安全等问题的冲击,早就褪去了神话光环。而如今,包括优步、Lyft、滴滴等在内的全球网约车巨头,也纷纷陷入泥淖中。

这些网约车巨头面临的问题是多重的,裁员、离职、亏损等,让它们焦头烂额。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用户多、资金雄厚、体量巨大的网约车巨头,身上蕴藏的潜力也被一点点剥离出来。如果不能针对性地让自身实现“二次腾飞”,那么网约车巨头也有可能“折戟沉沙”,被资本市场吞噬。

裁员、离职、亏损:网约车巨头的陷入困境

近段时间,全球网约车巨头陷入集体低迷态势,问题层出不穷。

优步在全球范围内的营销部门裁员约400人,直接将这个部门裁去1/3的人。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优步高层担忧业务放缓。优步CEO达拉·科斯罗萨西在邮件中表示,“外界普遍认为我们增长仍很快,但增速已经明显放缓。随着公司的发展,这个现象很正常。但我们需要快速地采取行动解决这个问题。”看来,优步已经意识到自身增长不尽人意。但直接采用裁员这样粗暴的方式,还是凸显出自身的不自信。

这一点,从优步的财报中也能看出来。此前优步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净亏损为10.1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37.48亿美元由盈转亏。同时,优步也面临着营收、总预定量增长缓慢的隐忧。

相比于优步的裁员,其直接竞争对手Lyft则遭遇重创——上任不到两年的首席运营官Jon McNeill即将离职。受此消息影响,Lyft的股价当天就下跌近3%!优步还只是“放血”,Lyft却直接“割肉”,惨烈可见一斑。

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最新消息

至于国内的滴滴,处境也较为困难——这反应在多方面。如原滴滴首席发展官李建华于近日加盟360,担任360高级副总裁和首席发展官。此外,据新京报报道显示,2019年滴滴出行内部流传的财务数据显示,滴滴2018年亏损109亿元,创业6年来没有实现盈利反而合计亏损约390亿元。

可以看到,全球网约车巨头都陷入了困境。而共性困难的出现,其实已经说明网约车这一行业,正在从风口坠落。

多重因素汇聚,为网约车巨头蒙上阴影

原本不可一世、融资到手软的网约车巨头,为何会陷入困境不可自拔?或许,这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

从大方向上来看,网约车增速放缓是不争的事实。相比初期用户数量、订单量、成交额等突飞猛进的增长势头,在经过充分的市场开拓后,网约车的步伐已经慢了下来。如今的网约车固然已经成为全球消费者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也由此丧失了持续增长的活力。在这样的趋势下,网约车巨头更多的是稳固既有市场。

从用户体验层面来看,网约车在满足人们出行的同时,又带来新的问题。通勤难、安全问题、信任危机等,始终是网约车巨头难以解决的核心问题。以滴滴为例,其顺风车业务整改近一年,但如今依然只是无限期下线整改。同时,滴滴推出的全新计费机制,没有缓解通勤难的问题,反而被司机和乘客持续质疑。对于网约车巨头来说,它们已经使出浑身解数,但收效甚微。

而从竞争角度来看,如今网约车巨头的垄断地位已经丧失,它们面对更多出行形态和对手的冲击。在国内,美团、高德、哈啰、首汽、曹操出行等出行平台不断出现,冲击着滴滴的市场份额。而传统车企打造的“T3出行”等全新出行平台实力强劲,有着滴滴难以媲美的优势。在国外,众多车企也玩转自家的出行服务,给优步和Lfyt带来更多冲击。

自身发展陷入瓶颈、负面问题此起彼伏、众多对手强势出击,这些因素汇聚在一起,让网约车巨头难以承受。处境愈发艰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自救!网约车巨头的唯一出路

在不利的形势下,为了能够让自身得以优化并不断前行,网约车巨头不得不展开积极的自救。除了裁员、更换高层等做法之外,网约车巨头还尝试通过涉足多元领域来降低风险。

如优步的送餐业务,正在如火如荼的前行。滴滴则入股多家保险企业,尝试在保险领域分一杯羹。甚至滴滴还涉及货币基金、保理、汽车融资租赁、消费信贷等业务,紧密贴合出行场景,初步形成金融生态。

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金融巨头拟全球裁员最新消息

能够看到,网约车巨头正在以这样的方式,来降低纯粹依赖出行业务带来的风险。利用手中的海量资金为自己构建多重“护城河”,即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证明自身实力的渠道。而这样的自救方式,成为网约车巨头的唯一出路。(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目录[+]

有啥需求?请给我们留言

请填写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回复您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