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性大灾难面前各国都不能有侥幸心理!关闭国门是必要的,不能单一的针对某国,应该全面关闭跨境陆海空口岸!中国做为世界的加工生产基地,作为世界大国,愿意对外支援所需要的物质……想为全球做出贡献,必须先照顾好自己,这是必要的!!中国有十四亿人口,如果肆无忌惮的任有事态恶化,是对自己对全球的不负责任……
李鸿章被称为清朝“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的功过是非有很多种说法,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被称作卖国贼,因为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实,李鸿章所处的历史时期,中国已经由强盛的国家沦落为闭关锁国、贫穷落后的国家。满清政府腐败无能,人见人欺。李鸿章作为当朝大臣也尽力维护国家的利益,首倡洋务运动,建立北洋水师等。但无奈国家羸强,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中国还是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李鸿章一生功过是非,历史都有记载,一些野史对他的过失也极为夸大,尽力讽刺,如李鸿章带队参加奥运会,出尽洋相。
李鸿章的成名源于中法战争,看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评论李肯定离不开老师曾国藩,梁是这样评价,李是为达目的能放下面子比较务实的人,曾则相对于李是更加爱惜自己羽毛的人。
说起中法战争,中国谈判桌上的胜利是源于普法战争,法国无暇顾及理会才有了丽机缘巧合的胜利,再后来我们熟知的淮军,洋务运动,签订辱国条约,这些不详谈了。
说起其一生的努力洋务运动到最后以甲午海战的失败而告终,说下比较有趣的因素吧,那时船坏了要修船以及加船来抗衡日本或者说增强亚洲海上霸主的地位,慈禧为了权利的均衡并没有拨款,还有这场海战,恐怕李也不知道该赢还是不该赢,赢了,自身势力强大足已成军阀,输了,倒是忠于慈禧,保住自己但是丢了脸面以及为之努力的成果。
还有不要小看李,每天临早而起的毛笔字,处事不惊的态度,泰山压顶而心于平,其人其事足以是个雄才大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李鸿章是封建王朝满清的能臣,如此评价,足矣。
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大功劳让大清再次回到了稳定的局面。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兴办了大量的近代企业,组建近代海军,有力的巩固了近代国防。在外交上,李鸿章虽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但是也通过各种外交斡旋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在列强的夹缝中让满清政权得以苟延残喘。
甲午海战让李鸿章背了不小的锅,但那是他应得的。战前,掌握财政大权的奸佞之辈,腐朽贪婪的慈禧太后都各怀鬼胎,以满足私欲为首要目的,不能给海军充足的弹药和训练。以李鸿章之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尽人事听天命罢了。他做事的出发点,在各方的掣肘之下,达成最大的满清利益。换一个人在同等的条件下,即使能够做的更好,又能好到哪里?
封建帝制不彻底改变,李鸿章也只能成为大清帝国没落的替罪羊。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追溯到乾隆皇帝的闭关锁国,再到嘉庆王朝,大清朝已现颓势。1840年后的中国,国门洞开,风雨飘摇,主权沦丧,割地赔款不断,西方列强大肆瓜分中国。作为晚晴“破屋的裱糊匠”,李鸿章用他的能言善辩,尽力维护清朝西方列强的关系,尽可能通过谈判来减少国家主权的丧失,因而他也成为晚晴王朝可以依赖、不可或缺的人物,因而,对李鸿章的评价放在特定的时代里去评价,才是公允的。然而,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李鸿章无力阻挡,李鸿章无论是进是退,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纵观李鸿章的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惜英雄未造时势”,没有实现其抱负,反而落得一个大汉奸、卖国贼的骂名,这也是李鸿章个人的悲哀。
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从阶级立场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分析,不能以偏概全。
李鸿章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血肉的人,其性格是复杂的、多面的、充满矛盾的。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李鸿章,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满肚经纶,机锋敏锐;既温文尔雅,又奸诈诡异;既争强好胜、妒忌贤能,又坚韧宽容、气宇大度;既韬晦善谋,又锋芒毕露;既聪明无比,又不识时务;既聪明无比,又不识时务;既开放鼎新,又固步自封;既傲慢清高藐视洋人,又忠诚仗义,对主子奴颜婢膝~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