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一词有两种含义。在古代常见的一种含义是指相知、相识的人。这在上古的书籍中已有记载。如《管子·人国》:“不能自生者,属之其乡党知识故人。”但现代更多的是用的知识的另一种含义,即指人对事物的认识,人们在社会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这一层含义在古代,常用一个单字“智”或“识”来表示。《荀子·正名》:“所以知之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注曰:“知有所合,谓所知能合于物也。”《文选》所录汉张衡《东京赋》:“鄙夫寡识,而今而后,乃知大汉之德馨,咸在于此。” “知识”连用,表示经验认识这一层含义,大概是最初和佛教有些关联。如佛教用语中有“善知识”一词,就是指了悟一切知识、高明出众的人。《释氏要览》上《称谓》篇“善知识”一条引《摩诃若经》:“能说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法及一切种智,令人心人欢喜信乐,是名善知识。” 《景德传灯录》卷五“慧能大师”云:“师谓众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 至明清,尤其是西学传人后,“知识”一词就较多地运肜于手一种含义。如清人洪亮吉在《洪北江集》说:“孩提之时,知饮食而不知礼让,然不可谓非孩提时之真性也。至有知识人,而后知家人有严君之义焉。”
什么叫知识?首先,知识不等于“知+识”,这就如同科学不等于“科+学”一样!
其次,我们要弄清楚,知识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
网上有个回答很有意思,他说,知识出自汉 刘向《列女传.齐管妾婧》:“人语君矣,君不知识邪”。
出于判断,最早关于“知识”这词是出自这段句子里,这显然是牵强附会说法,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的!
因为这里的“知”与“识”是分开的两个单字,表示不“知道”怎么去“识别”邪恶!与知识作为词汇毫无关系!
即,古汉语中有知这个字,是“知道”,比如“格物致知”,也有识这个字,是识别,比如“识文断字”,但却没有“知识”这个词汇!
中国文字的基础是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是单字配上“之乎者也”,因此也没有语法可言!
唐代之前,中日同文!但反而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由于“脱亚入欧”欧,于是,大量翻译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著作,利用汉字引申或者干脆创立了很多新的汉字词语,使得古老的汉语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其中不少词语,又传回了中国,一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在使用。
民国初年,中国汉语从文言文演化到白话文的过程中,共引入了这650个从日本传到中国的词语,“知识”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你根本绕不开!
知识的英文是“knowledge"!knowledge=know(知道)+ledge(名词后缀)→知道的东西→知识
The ledge of know is knowledge,知道的边缘就是知识。
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
总之一句话:知识是外来语!源于欧洲,化作日文,引入中国……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