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50多岁的语文老师普通话引起热议,你怎么看?
最近,一位50多岁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老师微信上网课的拼音发音标准引起了热议,遭到人肉搜索。教师素养又引起热议。
我想说,网友你们能够宽容一点,为什么不看看这位老师对这个乡村教学的奉献呢?
引起了热议,证明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也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差距,也要感谢这些老师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正因为有他们,才让很多乡村孩子有了走出去的机会,有了成才的机会,甚至改变一生的命运,在往远处说,真的是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
我来说说我去年去做公益的经历吧!
去年时候,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参与了几次一个公益组织的活动。到一些乡村学校去做活动。记得那天我们早上天刚亮的时候就出发了,到地点的时候差不多快天黑了,那还是六月份,白天比较长,做的我腿发麻。下了高速路之后就是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不能开的太快,到了以后,发现老教师非常多,年轻教师非常少。
教务主任告诉我们,年轻教师来了很少呆得住,太偏远,虽然有编制,但比起外面的世界,真的没法比,乡村老师的待遇毕竟有差距的,一旦考虑结婚、生子,考虑将来孩子的教育,就只能选择放弃。
一批老教师和中年教师的话,以前是分配,然后基本是土生土长那一块老师,当然,现在的年轻孩子出去以后很少愿意回来发展。理由是太苦了,还有就是外面发展机会更多。校长的孩子考出去以后就留在了上海。
作为父母,他们希望孩子可以去看更大的世界,有更大的发展,可是作为学校领导,他们多么希望有更多的人年轻老师来继续这份事业,也希望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进来,让教学质量又更大的发展。
我教了那么多年书,但是我知道,我普通话不是那么好,我们老老师英语说的不标准,但是我们真的尽力了,我们也一直在努力的成长。
当时真的很感概,那些老师很平凡,但是他们很伟大,非常的付出。是他们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未来。
给这个老师点赞,50多岁,奉献了太多,也许普通话不标准,也许他们最早是代课老师,拿很低的工资,他们放弃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就为那群孩子。给这些老师点赞。
给这些老师点赞,也希望乡村教育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标准的普通话,莫过于电视台的人说的最好,但主持人不一定做的了好老师,这就是形式和本质的区别。如果在村里有一个知识丰富,又有教学经验,又讲一口带乡音的普通话,是可以当得好一个老师的。有句话说的好,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应未人才是举,卖没人才就如沉珠于沙,是对人才和社会的不公正
乡村小学五十多岁语文老师的普通话引起热议,我觉得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我就是个五十多岁的乡村语文老师,我清楚这种现象的确是存在的,大家的不理解是有理由的,尤其是九零后的年轻人感到惊讶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一、聊聊现状吧。
1、大概在十年前,区教研室来人在我校做调研。我们学校是县城学校,全县的旗帜性学校。我们提供了一节由市级“教坛新秀”一等奖获得者上的语文课,不过这老师年龄比较大,当时已四十几了。上完课,大家走出教室,其中一个教研员感慨一句:“课上的真好,可奇怪的是学生比老师的普通话流利得多!”这的确是事实!由此,大家就应该可以想象到我们全县当时六零和五零后老师的普通话水平了。
2、我还要告诉你,这个老师的普通话水平比我好,他是二级甲等,符合小学语文老师的普通话标准。我是二级乙等,当语文老师普通话不达标。幸好我教过近十年的《科学》,我尽管专科和本科文凭全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在评特级教师和副高级职称时,我的所教学科全填的是理科学科的《小学科学》(不是投机取巧)。
就这,我不是五零六零后教师中普通话较差的。我上了四年中师,毕业前在师范附小实习了半年,出校后正儿八经教了十几年语文,但在200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时只得了86分。
3、我们当地方言很重,如果不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外地人就别想听懂。如,“得工利子”啥意思?就是故意。就一个“我”字,在一个村子里就有四种念法:我,额,袄,载几。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或者在我们这些农村孩子上师范时,听得最多的“教坛笑话”就是关于普通话的。师范有门课叫《语文基础》,其中有教普通话的内容,老师上课时,往往首先说:“同学们每人准备一句普通话说给大家听听。”有人半天挤出一句:“今天上午,我和李四反经收音机。”同学们都能听懂,顿时哄堂大笑。原来“反经”就是“修理”的意思。学校听课时,有人念汉语拼音对对的,一念词语又错了:GUO,中国的GUAI。连学生都惹笑了。
就这个现状。就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还是国家急需的“人才”。绝不是我代表那几届师范生在这里吹牛逼,我们真的是撑起了上世纪二十几年农村基础教育的一片蓝天。到目前,乡镇中心和县城学校老师讲普通话的情况大有改善,可村小情况变化不大,因为六零后的老师还是村小的主力军。
二、简单分析一下成因。
1、像我们这些五十几岁的人,普通话是上了师范才学着说的。可能县城学校当时还好点,因为那时教师中支宁青年比较多。在村小,每个学校就一、两个,他们除了教汉语拼音和读课文,平时他还得跟上我们学方言。
语言这东西,一旦定型了,以后就难改了。这就是现代教育趁早重视孩子普通话和英语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有首古诗也能说明这个问题: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乡音”难改啊!
2、大家都知道,环境是主要的教育因素,对孩子影响很大,实际对大人影响也不小。我们到了大城市,就是不标准的普通话,如果不说,别人还听不懂;可你分配到乡下,群众对普通话是十分反感的,“扁言子”是脱离群众的一个表现,是“二杆子”的特征之一。于是乎,乡下工作几年,在师范学的那几句普通话,早就别扭着不能说了。
3、练习条件也不好。当老师的都知道,有三十个以上的学生听课,你肯定在讲台上讲得很得劲,可讲台下只坐着两三个学生,一个还睡着了,你还能讲的同样那么起劲吗?这情况我们俗称“扯不展讲”。这时间一长,也影响使用普通话。
三、应该怎么做?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但我们还是要与时俱进,平时好好学习普通话,在教学中能够使用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九条是这样要求的: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在这里还值得一说的是,普通话等级证和计算机等级证书,一直是这批老师晋升职称的拦路虎。通过全员培训和一些项目的轮流培养,经过考试,解决了大部分老年教师这方面的问题,但总有少数老师被卡在这瓶颈之下。
不得不承认,我们这群人有一个不利自己发展的根深蒂固的理念,那就是“人过五十不学艺”。我去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培训时,我们几个年龄相近的老乡和一位师大的教授坐在了一个饭桌上,教授聊到一个话题,当得知我们没学过英语时说:“不会外语,不便查阅国外资料,会严重影响学术研究的。”一个老乡说:“我们这年龄,还学啥呢?”教授眼睛睁了个老大,显得十分吃惊,说:“我看咱们的年龄都差不多么!”一交流,教授比我们还大一两岁。
总之,在这个问题上,希望年轻人理解老年教师的实际困难,也希望老年教师强化自己终身学习的理念。
如果那里谈得不妥,请谅解或提出宝贵意见。欢迎关注“大厚真金”!
首先我想说的是第一句话是:请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和人生苦战。我也是一位从教近30年的农村初中语文老师。不用换位就本位思考,非常理解这位同行在她的处境中的所作所为。
先说我们这代人的启蒙教育,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中,教我小学一至二年级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年级近60岁快退休的老先生。他对拼音和部首几乎都不会,他们上学时跟我们的要求不一样,他上课时用的特溜的河南方言,课堂上拼读zu(足)时,交给我们发出的音是zu---jue(脚)。我们的方言“足”就是“脚”土话口语读jue(觉),我们小孩子不知道拼命的读zu(足)——jue(脚)觉,后来从教室外路过的高年级老师都给我们订正了,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无论是普通话和书写,我的启蒙教育都是负数,深深的烙印了影响我今后生活,心里特自卑。从中师毕业回到母校后,我带头用普通话上课,带动了整个学校课堂的改变,一晃这是20多年前的事了。
现在初中学生的普通话,基础比较好,我在课堂上发音不准时,被学生指出时我虚心接受,及时订正,并记到课本上,课下也勤查字典,集中突破一些常用的词语的发音。还好自认为上课语言幽默,教学业绩也不错,所以虽然普通话不太好,并没有影响我的教学的热情以及学生对我的认可。之所以讲我自身的经历,就是让后辈了解前辈老师的经历以及人各有所长。少些误解,多谢理解,从而让我们学会平视或仰视他人。这位小学语文老师受地区方言的影响发音不标准不太好改变。虽然发音不准,却坚持工作在一线,肯定是教学认真,工作热情高。在评价一位老师,称职不称职时首先是用师德来衡量的,当然普通话讲得好,字写得漂亮更是锦上添花,更符合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另外,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语文基础的奠定非常重要,社会毕竟在迅速发展中,更希望今天的孩子的启蒙教育少走些弯路,让今后他们的人生更顺畅些。学校可以适当调整这位教师的工作岗位,让她教稍高的学段。或者凡是拼音教学,让年轻发音准的老师代教一段时间也未尝不可。
总之,希望网上的热议,不要给这位教师带来工作压力和心理阴影,也真诚希望广大同仁都能虚心学习,不断钻研,与时俱进,做一个新时代的合格的好老师!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