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从1949到2019,新中国在复兴大道上不断前行。这70年,是先烈舍命创造的70年,是充满艰难险阻的70年,是中国砥砺前行的70年,更是中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70年!今年,全国人民都为祖国70华诞感到欢喜和骄傲,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母亲送去了祝福。我爱你中国!
说到2019年最有意思的电影,应该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先不说是电影多好看吧,看这部电影也算是机缘巧合吧,7月份我们4人一行自驾西藏,川藏线进,青藏线出,返程经过西安,我们在回民街逛着逛着,突然有个伙伴觉得很累,提议不如就在回民街附近看个电影吧,然后选了近期热播的电影,影片的风格是完全的中国风,应该说可以代表国漫的最高水平,最搞笑的应该算是太乙真人出场那段,除了搞笑之外,更多的是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哪吒和敖丙的朋友之情,哪吒父母对哪吒的父母之爱,哪吒降妖除魔的大爱之义,太乙真人和哪吒的师徒之情,等等都在电影种交织在一起,耐人寻味,期待导演饺子后续的佳作,也不知道大家是在什么样的场景看的这部电影???
我个人认为2019年有一部据说是接力《权力的游戏》的电视剧《猎魔人》不容错过。
《猎魔人》(Wiedźmin)是由波兰作家安德烈·斯帕克沃斯基(Andrzej Sapkowski)所著的架空奇幻小说系列。该小说系列最早起源于作者于1986年发表在Fantastyka杂志上的短篇小说《Wiedźmin》,于1993年SuperNOWA出版系列首卷《Miecz przeznaczenia》(中译宿命之剑),截至2018年共发布三本短篇小说集和五部长篇小说。
故事主要描述了在一个虚构的中世纪世界里,猎魔人利维亚的杰洛特四处狩猎并消灭怪物的故事。该系列小说曾被多次改编为漫画、影视作品和游戏,其中包括CD PROJEKT 发行的《巫师》系列,Netflix 制作的《巫师》电视剧等。
斯帕克沃斯基在他38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四处旅行的皮草推销员。他十分喜爱奇幻文学,并以此为契机参加了波兰杂志Fantastyka举办的一次短篇故事大赛。斯帕克沃斯基决心脱离经典奇幻文学的框架去创作童话——重塑一个真实生动的波兰童话故事,于是异于常人,受过专业猎杀怪物训练的变种人杰洛特就此诞生。斯帕克沃斯基凭借所写的短篇故事《Wiedźmin》获得第三名的成绩,同时被发表于1986年的Fantastyka杂志。安德烈·斯帕克沃斯基随后基于《Wiedźmin》的世界观写了更多短篇故事,获得读者和评论家的广泛好评。在此之后的斯帕克沃斯基决心尝试进行了《猎魔人》长篇小说的创作,于1994年推出了《猎魔人》长篇小说的第一篇《精灵之血》。
斯帕克沃斯基不愿意让读者们等待一本新书的时间超过1年——某年在蒙特利尔,斯帕克沃斯基因为书店没有罗杰·泽拉兹尼写的新书感到非常失望——所以他就像上了发条的钟,每年都会推出一本新小说。
今年出了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
最让我有感触的当属电影《中国机长》了。我能深刻体会那些不同乘客的恐惧心里,每个人遇到了这种危机情况表现出来的情绪都不一样。他们没有错,因为他们想活着,不想失去生命。在乘务员的努力安抚说服下,选择相信机长。最后,当飞机成功降落,所有人转危为安时,机长如释重负呆坐着,叹了口气,并诚挚道歉。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都不禁流泪: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电视剧,我很认真地看完了《小女花不弃》。花不弃做为圣女血脉,屡遭追杀。偶尔紧张的情节里,看李煜和花不弃撒撒狗粮,有一丝甜蜜。虽男二东方炻是个残忍的反派角色,但他花式调戏女主确实觉得坏的可爱,恨不起来。看这部电视剧,感觉很轻松,当然结局也是非常完美的。
综艺节目,我每年必追的就是《中国好声音》和《跑男》。好声音除了淘汰选手有点紧张残酷,其它方面感觉还是很轻松的,特别是导师抢人环节。今年好声音最让我遗憾的是吉萨莎玛的退出,好想看她继续在舞台上唱下去。《跑男》也是做了好多期的搞笑综艺节目。只要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一集跑男,所有烦恼都烟消云散。虽然2019年的跑男在人员上有很大变化,但搞笑元素依然是生活的最好调剂品。
新的一年继续追影视剧。
这是国内综艺少有的以环保和北极圈生态为主题的一档真人秀综艺节目。有四个可爱又善良的嘉宾,他们分别是周冬雨、黄子韬、王彦霖、尹正。不止有可爱的嘉宾,还有超级精美的摄影摄像和后期,随便一个截屏都是你手机上最美的屏保。在《小小的追球》里,重在呼吁绿色环保,紧跟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关注各类环保问题,而且还带观众们领略北极生态圈,同时更呼吁我们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有着深厚的环保意义,又不缺乏笑点,实在是2019不容错过的好综艺!
当下教育的困惑个人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品德确实严重。虽说现在也有这门功课在,可是形同虚设,各级学校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话说回来,即使是各级学校能够重视,课本内容也没有系统化,科学化。
二,学生体质过于弱。为了应付考试成绩,有些学校不惜先用体育课。只是如今的学生不仅各类体育项目不成,体能更是堪忧。
三,标准答案的现象依然存在。什么是标准答案?标准答案就是某一个,或者是某一些人主观裁定的答案,霸道地定位标准答案,谁是标准答案的持有者?爱因斯坦也不能啊!这种强制性的答案必然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在未来的世界,我们需要的是创新,不再是以学习为主了。
四,课程过于死板。背书式,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普遍存在?这种教育方式给人的印象是枯燥,应付,我们的老师还要要求学生正襟危坐,是上刑啊?还是在授课啊?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系统工程,并非单一函数,也非线性关系,更非一两个问题就能解决。
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个性需求、家庭条件等等各个方面。
本人从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谈几点具体想法。
一、身处边疆省份,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最大的困惑是资金紧张和师资队伍的人才流失严重。
现在很多高校领导者和教育工作者思想观念并不落后,基本能跟上时代的潮流,这些教育工作者也非常勤奋,他们有很多想法,苦于没有资金的支持,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勉强维持生计。
另外,由于南方发达地区高校有很好的吸引人才政策,大量北方的高校人才流失严重,对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二、当然也有部分教育管理者的观念跟不上大众化教育的形式,不能与时俱进,恪守成规,致使教与学存在很多矛盾。
比如,目前高等教育正在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也就是说应届高中毕业生,只要想上大学(大专)基本能有学上。
在高中阶段同学们的学习基础差距很大,然而教育工作者还是抱着精英化教育的模式,去管理和教育大众化的学生,不能用发展的质量观去实施教育。
三、从就业市场看,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大学毕业生的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出现了即多又少的局面。
多的是知识型的毕业生,缺的是技能型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希望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学生,到单位上手快,应用能力强。
四、专业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
以某省地方本科院校为例,工科院校很多,除个别985院校外,其他学校相同专业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对特色人才的需求。
当然还有很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去解决。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信一定会越办越好。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那个年代。教育和知识像一条干枯的河床 孩子们站在上面渴望得到知识的滋润和教育的沐浴 如饥似渴。这个年代 教育和知识像是一条急流的大海。孩子们被淹没了天性 淹灭了童心 累得喘不了气 每天游在知识的大海上不了岸。过早的摧残变成了一个个老小孩 说着大人话 可悲。现在孩子两岁起就在父母强迫下 学习英语 钢琴 古诗 等等 参加各种种杯的比赛。吃着巧克力背着古诗 古诗的含义一点不知 娃娃语没有说清楚。就吃着棒棒糖背英语。没有艺术天份却死住钢琴上弹 可怜天下父母心 更可怜天真的童年。
教育和知识应该像一条清泉 让孩子们在愉快中接受教育 在天性中接受知识 每个年龄段适合的教育。让知识的清泉舒心地沁在孩子们的心灵 我们教育同仁们和广大家长要努力寻找这条清泉。当然说是容易做很难 中国教育面对困惑。各位教育专家和同仁 广大家长。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须努力。
这个话题很大,我从父母角度来谈谈。许多父母有这样的一种困惑,他也很想接受孩子的平凡,但是又被裹挟在这种社会的大环境里面,他不得不逼迫孩子去学习,不得不逼迫孩子去报辅导班,不得不逼迫孩子去报兴趣,因为在这种社会的大环境里面,他难以抽离出来,让孩自己的孩子慢慢的去成长,有节奏的去成长。
社会的快节奏导致了父母的焦虑,导致了父母的急躁,导致了亲子关系的恶化。比如说我楼上的爸爸几乎两天就打一顿儿子,因为儿子不好好的学习。为了学习,为了升学考试,所有的父母把注意力都放在这一块,孩子其它方面的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发展,他们都忽略了。
我想表达的意思,今天的父母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很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但是社会逼迫着他让孩子成为一个考试的机器,成为个攀比的对象,父母没法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他只能从众,只能选择大家都喜欢的方向,无法接纳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这是许多父母的困惑。
对当下教育的困惑理解,应该是因人因地而异有着不同的看法罢。
身处农村中学的我,感觉到当下教育的困惑不是课程内容,也不是教学形式,而是想把学生努力教好让其能够到更高一级平台接受教育的行动,与农村孩子的懒惰、被动、甚至抗拒学习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为什么会是这样?
农村学校的学生,这些年让人感觉到积极进取、阳光向上、为着理想目标努力越来越少了。
不可否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农村的孩子到城里去上学;还有些孩子家庭条件好、重视孩子培养的,也选择了城镇好的学校就读;也有一部分农村孩子,因为本身学学习成绩好,而被城镇好学校挑走。那么那些留下来的孩子,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家长,从近处说,他们的学习态度习惯等大多不太好;往远了说,其人生规划理想目标也不太清晰。
这样的话,他们大多就有些得过且过的味道,如果再加上家庭的放任,抑或觉得学校、老师的的瑕疵,他们很有可能放弃学习。表现出来的是自我约束不够甚至没有,学习上马虎应付交差,对纪律对学校对老师对家长没有敬畏之心,得过且过,懵懂度日。
现在,许多家庭达到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这本来是好事,可是对于缺乏约束力的农村孩子来说,他们大多把手机的工具功能完全变成了玩具功能,本来自己是手机的主人,现在却成了手机的奴隶。游戏,交友,聊天,抖音,追星,言情小说等等,忙得不亦乐乎。就是来到不允许带手机的学校,他们私下谈论的还是这些东西,不说的反而觉得跟不上时代落后了,会被人嘲笑。至于放假,大多基本上刷这手机度过的,作业啊学习啊统统抛到脑后去了。
家长无计可施,指望老师好好管教管教;老师无可奈何,又希望家长好好配合。
如何应对这样的困惑?
我现在就在这个局里面,觉得走不出来,许多时候都会产生一种黔驴技穷之感。自己希望尽快走出这个困局,让自己教有所得,让农村孩子学有所成。我的思考是:
一、净化我们的大环境。许多手机上的无聊的容易让孩子上瘾的一些内容比如游戏抖音之类,禁止对未成年人开启。
二、家长要切实起到管教作用。家长的正面教育,潜移默化的言行引导等等都不可忽视。
三、学校老师旁无责贷的积极努力。
只有各方都尽心尽力,看能否消除这种困惑。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