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捐香火钱,怎么说呢,我认为吧,这应该是信徒们因为为了达成一个心愿或者已经达成心愿的一种行为。而这种行为是不能受到强制执行的。必须是自心一种愿为。
我每次带孩子去寺庙,我家姑娘都爱给佛祖扣头,我十分赞同。每当遇到好日子(初一或十五),或者我有什么特别高兴的事之后我去寺庙了,我家姑娘去给佛祖扣头,我也会放一点钱进去(多少随我心),这是对佛祖的敬意。
香火钱,我的认为是,香火吗,这个寺庙的佛祖必须要天天上香,一定要好好供着,所以称之为“香火钱”。当然多余的钱可以用之为寺庙修建的善款。
这个扫二维码,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说了,所以我保留意见,不加枉自评论。
但是对寺庙,我可想说一句,你们收门票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佛祖让收的?收门票我可以不去吗?我只想拜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我信佛,也拜佛,阿弥陀佛。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给寺庙捐钱是香客对佛祖的供奉一种心灵上的寄托,都是个人自愿发起的,但寺庙以二维码的形式会让香客们有种被强逼着捐献的感觉,所以这种方式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董先生个人观点:
一,网友说河南某寺庙香火钱可以通过扫码捐献,他们很质疑,问大家怎么看。这其实很自然,没啥怎么看的。
二,与时俱进,毕竟功德箱和二维码是一个作用。这样还有利于结算。
三,功德箱捐款是自愿的,没有任何人胁迫你,况且从古自今香客的捐赠才得以薪火相承。
四,如果有人强迫你,当另当别论。可以举报,可以质疑。这个就算了。
五,清净之地,不要惹是生非。
善哉善哉。老张家人整天拜佛,一次老张得小孩掉到池塘里被路人救起,老张便向寺庙里捐了很多钱,给佛渡了金身,逢人就说是佛保佑了他。可惜没人知道救老张小孩的那个人因为救人感染了疾病,因为家中比较穷没及时救治,很快病死。
明明救人的是人,却不为人知,还遇到了不幸。寺庙得到很多香火钱,大兴土木,庙宇修的富丽堂皇,佛像修高大威猛,香火烧的源源不断。而为救人而亡的人却让自己孩子没了爸爸,老婆没了丈夫,父母没了儿子,家中没了收入。
更可悲的是这个可怜的人,还被那些号称大师的“善人”说成是“恶”有恶报。
谢谢邀请!关于各个教派,我其实是不信的。香火钱不都是自己意愿捐不捐,捐多少是多少。难道你们给佛祖开通了微信、支付宝?佛前一跪三千年,未见我佛心生怜。不是尘埃遮佛眼,原是未献香火钱。可笑可笑至极!
寺庙,现在,不仅仅是出家人修行的地方,还是,旅游,祈福,满足人民群众信仰需求,的地方。
所以,寺庙的修缮和运营,也需要费用。当然,功德钱,是自愿原则,没有强迫谁。
门票,是作为旅游景点的寺庙的运营单位收取的,只要符合物价就行,不乱收费就行,作为居士来说,也不收费的。
至于各种纪念品的购买,也是自愿的。
首先要更正一点:佛教传播佛法和礼佛的场所叫寺院。而不是寺庙。
在佛教中只有寺院,没有寺庙。寺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而寺院是出家僧众也包括僧团集结修行弘法礼佛的地方。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寺院是在河南洛阳之东十二公里处著名的“白马寺”,素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佛陀在世的时候,僧人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通过每天行脚乞食化缘到俗家索要。每天都有严格的次第乞食的次数限制,不允许为了满足自己需求进行过多地索取。如果次 第乞食询问几家没有得到满足自己需要的用品包括食物,那就只能等第二天去另外的人家次第索要。
在这里这个次第乞食的“次第”特别重要,也就是按照离自己最近的人家开始乞食,按照顺序无论穷富前往才可以。但是不可以索取金银。这是世尊在王舍城定下的规矩。有人问佛陀:“世尊你看看,现在有 摸 金钱的僧人,也有不摸金钱的。”佛陀就给做了回答,佛陀说:“僧人是不允许 捉 持 金钱的。如果在末法时期,有人手持金钱而自称我的弟子,当知绝非是我弟子。”佛陀当时就把这条戒律定下来了,就是僧人绝对不允许摸金钱和使用金钱。这也是“不捉金钱戒”的由来。《金刚经》中说“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洗足已,敷座而坐。”这也是佛陀和弟子每天要做的事情。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产生了入乡随俗的很大变化,中国本土的道教文化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二者出现相互融合,甚至连儒家文化也融汇其中,呈现出儒、释、道融会贯通的局面,产生出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早先的寺院都有自己的田产林地,用来耕种维持僧众的日常需求,一般可以自给自足。大的寺院由于僧众众多,原有的田产不足以维持基本的吃穿用度,在维持正常开支需要的时候才开始接受俗家众一定程度的财物供养,为了便于大众自愿施与,就出现了功德箱,这种不用和僧众直接交流的施与也有效避免了僧人摸钱犯戒的矛盾。
时至当下,功德箱已经成为了许多寺院特有的存在,不设功德箱的寺院已经很少了。佛教的分宗立派也令信众产生出分别心,从而出现大众无所适从的感受。甚至有许多假僧人假寺院掺杂其中,对佛教信仰和佛教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负面影响。
只有那些以戒为师,依法奉行的真正修行者常驻的寺院才是三宝吉祥所在,否则,你购买再多的香火劵、用行贿心理捐出再多的钱财,都与真正智慧的佛教没有一点关系。
保佑你的其实是你自己的品行和做人的智慧。佛教文化告诉我们:众生平等,你不是其他宗教中被定格了的法下众生,你也可以成佛。求人不如求己。我是墨渡汆青花。感恩您百忙之中来阅读我的文章。感恩有你!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