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苟晶发帖称自己曾在1997年和1998年高考中连续两年被顶替。
第一次高考成绩被自己班主任的女儿顶替,此事被查实的可能性很大。2003年,按照苟晶方面的说法,班主任突然向苟晶发了“忏悔信”。他在信中只是单纯表达了自己对于女儿“智商欠缺”的无奈和对苟晶的歉意。当时,苟晶则已在外地结婚、生子,大局已定。
而第二次高考,情况更为“诡异”,成绩优秀的她在未填报相应志愿的情况下却被录取至湖北黄冈一中专院校。
事件曝光后,苟晶称自己已于6月22日向山东省教育厅实名举报当年高考被顶替一事。6月24日晚,山东济宁当地发布通报,称已组成联合调查组,迅速进行调查核实,并已与苟晶建立联系,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不要搞地域黑,山东近两年来,一直严查高考作弊行为,已查出242名冒名顶替者,并将他们的学历全部注销,这种行为实则是“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行为,这种清理历史余毒的行为足以令人钦佩。
小徐老师住在河北与山东的交界地,既了解山东的考试制度,也了解河北的考试制度,早在20年前,山东的考试就比河北要严格、正规的多。如果全国内普查高考舞弊,学历造假行为,我不相信其他各省的徇私舞弊行为会比山东少。
1994年,小徐老师参加中考,1997年,参加高考,伴随着小徐老师人生最重要的两次考试,不知听说了多少例中考,高考冒名顶替事件,除了中考和高考的舞弊,还有成人高考的舞弊现象以及替考现象更加普遍。
但是,那时的人们普遍没有现在人们的维权意识强烈,大家也不知道去哪里举报,更不知道如何维权,中高考成绩有误,也没地方查,而且那时的中高考考完也不会给大家发答案,考好考坏也没有评判的依据,没考上只能认为自己发挥失常,没地方申诉。
另外,20多年前,各种个人身份信息以及高考考试信息都是手写的,也没有联网,极容易造假,对于一些利用特权,徇私舞弊之人通过暗箱操作,做下丧良心的事是有可能的,毕竟在监管有漏洞的那个时代,能守住遵纪守法底线的除了没有作案的能力,就是靠良心和道德了。
人性都是相通的,谁也不要说山东怎样怎样,如果全国普查的话,相信其他省也不会少。
我山东,今年40岁,在我12岁五年级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班里有3个领导的孩子,挂职吃空饷。升初中的时候,我也是被别人挤掉名额,没有去成重点初中。最最可悲的是:那时候的我,认为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无权又没钱,只能受欺负!
好在高中的时候,自己考进重点高中。
一直天真的认为,高考的最公平公正的!现在出现的事儿,真是让我大跌眼镜!
希望能够引起中央的足够重视,也给许许多多的寒门学子一个交代。
在没有信息化前,这种顶替事件不会是个例,山东集中发现,也就是山东的特色环境的 产物了。
为什么山东会集中清查,肯定是举报者众多,露馅的越来越多,已经成了雷,被动爆,还不如主动查,于是集中清查,没成想一查吓一跳,14所学校就有200多个冒名顶替的。
与高考竞争压力大关系真不大
每个省市竞争都不小,毕竟是在本省范围的选拔,不是全国选拔。按升学比例全国相差并不大,2019年,山东高考夏季升学率是88.88%,本科升学率为47.9%;北京的本科升学率为49.7%。山东的本科录取率是全国第四。
与当地的人文环境关系密切
说山东重视教育,哪个地方不重视?但为什么山东会有这么多?因为重视教育就可以违法乱纪?
从新闻报道来看,山东内主要涉及聊城、济宁、冠县这三个地方。
当地已经形成了利益链,就如有人说这个班主任绝不是仅仅为女儿做过冒名顶替的事,而是很多。不然一个小小的班主任获得五一劳动奖章,能在当地安排自己女儿的工作?总是需要利益交换的,这个利益圈子不是只有一个班主任,而是高中、户籍、教育局组成的。
其实看相关的新闻,就发现冒名顶替的基本是在小地方,关系利益当头;被顶替的都是家庭普通甚至贫困。如果不是网络,她们有什么渠道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很多人没有走出过本省,又没有读什么书,出去旅游一圈,觉得其他地方也就那样,看网络新闻不是震惊了就是赶紧点开看这类,总以为自己所在的地方是最好的,盲目维护,还说:我的家乡不容别人批评。
本地的思维还停留在20年前,把权势看得太重,把弱者的利益看得太轻。
孔子为师之道,简直被侮辱。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