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没有召开党的会议。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2月,经过两年多共22轮的艰难谈判,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从次香港进入回归祖国的过渡期。
1984年12月召开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12届三中全会,而不是十二届几中全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这次会议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转折点。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中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对计划经济的管理权限逐步下放,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放开;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随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建立,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
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开展革命斗争迫切需要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到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正是这种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同时具备,才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艰巨使命,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这是总结近代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当然,中共建党活动是在秘密状态下展开的,加上缺乏经验,中共一大的召开稍显仓促,但还是完成了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历史使命。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并制定出《中国共产党章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圆满完成。
1984年10月20日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讨论并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决定》阐明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性质、基本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明确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是进行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