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李克用是不是保唐,不能依据他是不是为唐朝出过力,也不能看他是否姓李(唐皇室赐的)、更不能因为他儿子建立的政权是不是以“唐”为国号;毕竟如果真的要以这三项为依据的话,灭掉西晋、开启五胡乱华局面的刘渊父子称得上是“大汉英雄”了。
我们先梳理下李克用干的事情再下结论。
李克用家的发迹史:协助唐朝廷镇压起义
公元868年,戍兵庞勋等人发动起义,占据徐州后,胁迫唐朝廷要求授予节钺(即要当一方大员)。而唐懿宗的回应是则派右金吾大将军康承训等人前去平叛,后者申请带着沙陀三部落使(这是个官职)朱邪赤心等附属于唐王朝的少数民族兵马同行。
在其后的平叛战斗中,每逢恶战必定充当前锋沙陀骑兵极为勇猛,曾经以3000铁骑大破敌军三万人。公元869年底叛乱平定后,为了嘉奖朱邪赤心的大功,唐懿宗将其召进朝廷,任命为左金吾上将军,并赐名李国昌。这个没有问题,毕竟大唐一向心胸开阔,愿意为自己效力的各族人民,都是唐王朝的子民。
公元870年底,李国昌被任命为振武节度使。而他的儿子李克用则担任沙陀副兵马使,驻扎在蔚州。
趁着农民起义反唐的急先锋
公元874年唐僖宗在位时,爆发了王仙芝、黄巢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唐王朝焦头烂额,调动各路藩镇平叛。而身在蔚州的李克用,在云州沙陀兵马使李尽忠等人的协助下,杀害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后拥兵自立,胁迫朝廷任命自己为大同节度使。这伙人的目的可不简单:
今天下大乱,朝廷号令不复行于四方,此乃英雄立功名富贵之秋也。
就是要自立山头,趁着乱世成就一番霸业。
其后李国昌假意要大义灭亲,主动请缨前去收复儿子,然而他一回北方,立即连同儿子一起造反,以为凭着振武、大同两大节度的兵力定可以成就一番伟业。
可惜现实很骨感,公元879年,在蔚/朔等州招讨都统李琢、卢龙节度使李可举、吐谷浑都督赫连铎等人的打击下,李国昌父子一败涂地、兵马尽失,他俩带着宗族人员北逃躲进鞑靼人的地盘苟延残喘。
改头换面的李克用立下大功,成功进入体制内
随着起义军势头越来越猛,唐王朝压力越来越大,急需更多的打手为自己冲锋陷阵。公元881年,李克用在代北监军陈景思的举荐下得以回到中原,率领万余鞑靼军人开始为唐朝平叛效力。
接下来的情节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公元883年,由于李克用打击起义军、收复长安功劳最大,被命为河东节度使;第二年,他南下大败黄巢,逼得对方自杀;下一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邠宁节度使王行瑜、镇国军节度使韩建进京挟持唐昭宗,李克用率军勤王,击败三方,救出唐昭宗,被封为晋王。
接下来,李克用与他的仇人、竞争对手朱温(朱全忠)连年兵戈相向,成为争夺天下的头号敌人。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李克用则仍沿用唐朝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朱温对刚。下一年,李克用病死。他的儿子李存勖在公元923年灭后梁、建后唐后,追谥自己的老爹李克用为武皇帝。
鉴于上,笔者认为李克用既不是保唐、也不是灭唐;国人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风雨飘摇的唐末,像他这样的野心家,无不希望自己能趁乱成就一番事业。至于用何种方式、哪种包装,那就要视实际形势以及竞争对手的策略而定。他跟朱温并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后者占据了实力优势,下手比较急切而已。至于他的儿子为什么以唐为国号,这只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就跟灭西晋的匈奴人刘渊父子将自己的政权命名为“汉”一样。
李克用最终的目的还是自保。
唐朝自中后期以后,就开始出现地方军阀割据的情况,而且中央军权掌控在太监的手里,皇帝基本上已经被架空,所以一个无足轻重皇帝才是当时的最好的结果。
李克用自平定黄巢之乱而崛起,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南征北战,势力不断壮大,尽管不满唐朝,但是当时还有一个更加强大的军阀,那就是黄巾军出身的朱温。
当时的朱温太强了,李茂贞,李克用等人都是朱温的手下败将,因为为了制衡势力日益壮大的朱温,李克用因此一支坚持拥护唐朝皇室。
但是拥护并不代表李克用是保皇的,李克用甚至还公然“侮辱”过唐僖宗,因此李克用完全就不算是唐朝的忠臣,只是当时迫于朱温的压力,因此才一直“保唐”。
而朱温这个人前半生着实是个人才,但是到了后半生的时候却又变得荒淫无比,乱搞女人还不够,连自己儿媳妇都搞上了,最后被自己儿子刺杀了。
在当时那样一个时代,没有什么所谓的忠臣,如果真的有的话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藩镇军阀了,军阀为了自己的权力和生存也是在不断的征战。
导语:
李克用,本姓朱邪,唐朝未年沙陀族强大反叛势力首领。后因帮助唐朝灭亡黄巢起义,才被赐国姓李。至此人称李克用。李克用父亲是李国昌,父子二人从公元872年唐僖宗时,就反复无常不服从唐朝中央命令,多次攻击唐朝边关。
至880年唐朝中央派兵才击败他们父子,李克用父子二人仓皇逃亡东北,投靠鞑靼人。后因为黄巢起义,唐朝实在无人,才想起落难父子二人李国昌,李克用。以是下旨招安,重新起用加官封赏让其卖命。李克用父子感激涕零,至此洗心革面效忠大唐。
一,父枭雄,子豪杰。沙陀人反唐
公元871年,沙陀族首领李国昌击败地方军阀庞勋,自封振武节度使。沙陀人势力开始强大。李国昌成一个枭雄,野心勃勃窥视中原。他强大信心来源除了沙陀人骑兵犀利,他还有一个武力超群儿子李克用。
这个李克用十三岁弓马娴熟,百步穿杨箭技威震沙陀族。曾一箭射穿两野鸭,人送绰号李鸦儿。李克用十五岁就披甲上阵,冲锋在前,沙陀军士人人夸他飞虎子。十五岁做了云州牙将,在沙陀军有了威望。
公元872年,李国昌扯起反唐大旗,李克用杀唐朝大同军防御使段文楚。占领云州。很快沙陀人占领代州,蔚州,朔州。势力直达太谷。这让唐僖宗如芒在背,坐立不安。公元880年,下旨李琢为招讨使讨伐李克用父子。唐朝使个反间计,李克用叔父李可举降唐,把老巢蔚,朔二州献于大唐。李国昌,李克用只好逃亡投靠鞑靼人。沙陀人反唐叛乱失败。
二,峰回路转又招安,鸦儿从此又归返,洗心革面保大唐。
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朝无将可用,又想起了李克用父子。以是下旨招安李国昌,李克用。任命李国昌为代州刺史。以是李克用父子决心效忠大唐,出兵讨伐黄巢。
公元883年,李克用率领沙陀骑兵在石堤谷大败黄巢起义军。李克用势不可挡,先后击败黄巢起义军于良田,渭桥。李克用一马当先率军于武胜门入长安,配合各路唐军光复长安城。李克用因功授河东节度使。此后李克用一直效忠大唐,与欲图谋篡位的朱温坚持作斗争。
最后总结:
李克用是唐朝末年最大两个军阀之一。开始的反唐失败,让他清楚大唐虽然衰弱,但是还有天下共主大义。以是一反常态对唐朝忠心耿耿。也由于占领汴州的朱温势力强大,李克用需要唐朝中央这张虎皮,从而对抗朱温的吞并。
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进入藩镇割据的时代,随着王朝不断走下坡路,尤其是在黄巢起义后,这种状态越演越烈,从而使得西北边疆沙陀人有了施展拳脚的大舞台。
在唐末和五代时期,沙陀骑兵可谓赫赫有名,他们战黄巢、败朱温、克幽燕、破契丹,最终问鼎中原,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三个局部统一的政权。
(沙陀人)
史学界对沙陀民族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有人说以李克用为首的沙陀军事集团是大唐帝国的保护神,他们助唐僖宗收复长安,救唐昭宗于“三镇之乱”,成功为大唐帝国续命几十年。
然而还有很多学者认为覆灭唐朝的不是朱温,恰恰就是对大唐忠心耿耿的沙陀军阀李克用。由于沙陀人在五代时期建立了政权,尤其明末清初时,以王夫之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若沙陀者,介吐蕃、回纥之衰,自雄于塞上,固将继二虏而与中国为敌者也;国昌老而克用兴,目已无唐,固将奋袂而起曰,是可取而代也。沙陀可以主中国,则契丹、女直、蒙古之强倍于沙陀者,愈无不可也,而祸延于无极矣。
沙陀本是西突厥别部,原名“处月”,因居住在沙漠周围,又被称为“沙陀突厥”。西突厥被灭后,沙陀人称为大唐子民,受安西都护府管辖。安史之乱后西域沦陷,沙陀又被迫归附了吐蕃。
汉族居住的中原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等原因,不管是生产力还是社会发展水平都远超周围四邻,就像学者说的那样:“这些富裕的文明中心对欧亚中部大草原的较为贫穷的游牧部落来说,就像一块磁石,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沙陀人仰慕中原的富足,又加之不愿忍受吐蕃和回鹘的剥削,于是选择重新回到大唐的怀抱。他们的“东归”要比清朝时期的土尔扈特人更惨,三万多族人从西域出发,在吐蕃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下,最终只剩几千人,不过他们却成了大唐帝国最后的依靠。
(唐昭宗)
“万邦来朝”历来被中国皇帝视为最有面子的功绩,沙陀人被安置在水草茂盛的盐州,即今天的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一带。沙陀骑兵彪悍,但最鼎盛时也不过一万多人人,之所以能够将势力深入中原,一切还要从黄巢起义说起。
黄巢作乱时,各地藩镇为了自保都无心剿匪,黄巢在流窜中迅速做大,最终叩开潼关的大门,拿下了长安。黄巢做大后,官军从不愿剿匪变成了不敢剿匪。情急之下,唐僖宗只得求助于边疆的少数民族,李克用才能领兵入关。
同官军的畏敌如虎不同,沙陀骑兵一到前线,战局就立刻发生了扭转。李克用打得黄巢抱头鼠窜,最终在山东的狼虎谷自杀身亡。僖宗之后,李克用又为昭宗平定了“三镇之乱”,因此进爵“晋王”。
(李克用)
朱温篡位后,有人曾“劝武皇(李克用)各王一方,俟破贼之后,访唐朝宗室以嗣帝位,然后各归藩守”,然而李克用的回复却让各路诸侯汗颜不已:
“誓于此生,靡敢失节,仰凭庙胜,早殄寇仇。如其事与愿违,则共臧洪游于地下,亦无恨矣。”、“所承良讯、非仆深心,天下其谓我何,有国非吾节也。”
李克用的忠君思想也影响了他的儿子,李存勖成为晋王后也有很多人劝他登基,但均被拒绝。直到李存勖完成了父亲的遗愿,灭亡了朱温的后梁才以唐宗室自居,国号为“唐”。
(后唐庄宗李存勖)
清末明初学者们痛恨沙陀军事集团主要因为他们为后世的契丹、蒙古和女真开创了入主中原的先例。其实沙陀的崛起完全源自于他们的主动吸收中华文化,天下大乱之时,权臣贵胄们要么叛变附逆,要么篡位自立,反而只有一万多人马的沙陀忠心恪守忠君之道。在为唐朝征战四方时,沙陀军事集团涌现了一大批军事将领,这又为后来“沙陀三朝”的建立打下基础。
(后唐疆域图)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