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这个问题我几乎思考了几十年时间。曾国藩在谈及这个问题时曾经讲到,说是文人把做官当作自己写文章一样看待。他说写文章是照着一个思路走到底,要能够自圆其说就行。可是当官要根据官场形势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言行,忌讳一条胡同走到黒。因此能写出千古名篇的大文人往往当官都当不大。白居易在扬州任上接待被贬斥于四川二十三年之久的刘禹锡,写诗说这是才名折官运。还有古人写诗说这叫自古文章憎命达。不管怎么说有才气而官运蹇,这的确是个普遍现象,即使在今天也是这样。我估计外国也是这样,你没看007那个著名的间谍片,每当有相当棘手的事,上司就想到了詹姆斯.邦德,可是等案子了结,邦德凯旋归来时,领导顶多给他多放几天假,让他好好休息一番了事,从始到终,邦德先生连个探长都混不上。我经过反复思考,有才气的文人当不了大官,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时常心有旁骛,总把几分心思放在在了学习和写东西上面。而人家同僚们都是把十二分的精力都用在经营与上司的关系上。这就像高考,本来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需要拿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而你自己却仅仅用了百分之八十的心思在这上头,焉能争得过别人?再可能还与文人的思维方式有关系,考虑问题太细,不能从大处着眼等。主要原因还是没把全部精力用在经营官场上。不知我这结论对不对,关于这个普遍现象,我想许多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很愿意听听别人的看法。
书读多了,基本上人就会变傻,然后还有傲气。官场上面需要的是奴气,不要傲气。所以当皇帝重视的时候春风得意,但是肯定是处处得罪人。一旦皇帝不再喜欢的时候,肯定都会落井下石。比如李白,他让最有权势的高力士帮他脱靴,的确让人很爽,但是却断送了前程。
书读多的人,还有一个理想主义情结比较严重,往往会脱离老百姓的需求,当官就当不好,当皇帝也当不好,像南唐的李煜,宋朝的赵佶。在文学艺术上面都是顶峰的,但却是混蛋皇帝。
所以如果你书读的很多,要么你就当个博士,被皇帝供着,皇帝需要的时候你就出来,吟首诗做个赋,然后闭嘴。要么就隐居山林,但是不能当地方官,大文豪当地方官的成功例子不多。
文人多有一种臭毛病,就是爱持才傲世,而官场是要讲奉承和做人圆滑的。文人大多不讨上司的欢心,升迁也就处处碰壁了!不为五斗米折腰,早成了文人的口头禅!再则仕途顺利的文人,一来忙于公务和应酬,二来忙于捞钱和养小三,也就分心乏术,逐渐沉沦了!所以,也可以这么说,由于仕途的不顺,或者根本就未进入仕途的文人,才能够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刨作出著名的文学作品来!
文人,顾名思义就是以才华而出名,从少年到成名走过的路都是在啃书本,接触社会圈子少,多数人不懂得社交也是一种学问,往往走向社会后到处吃苦、碰壁。但是也是少数的文人、墨客,多数是精名、头脑灵活的。
三国时期的祢衡才高、人正,可惜不安世事,狂妄至极,不得用而命没了。还有杨修,有才、傲才,不懂主人曹操的心,也没命了。
武将是拼打天下,争夺天下。文人是用来安天下的,用智慧取天下。
张仪、公孙衍、苏秦、赵普、刘伯温等人都是有才,而知道变通的文人、名士。正因为他们的仕途不顺,造成了生活的颠沛流离,引发了内心的复杂感情,要用诗句表达出来才能畅快,所以才成了诗人。反之,如果仕途得意,生活悠闲,内心愉悦,写出来的诗作也只能是表现富贵安康、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浅显之作。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