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六礼束脩,亦即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其中“束脩”二字,有人解释为十条干肉。据《礼记·少仪》记载:“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郑玄注:“束脩,十脡脯也。”老师在收下束脩后,并回赠《论语》、葱、芹菜等礼物:同时带领学子齐颂《大学首章》,象征担下“传道、授业、解惑”的重大责任。
束脩六礼是古代送给老师的报酬,也是古代入学拜师时学生送给先生的六种礼品。这六种礼品主要内容包括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等六种礼物。这“六礼”其实都有讲究。其中,芹菜寓意“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则含有“鸿运高照”之意,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意在“功德圆满”,而最让人惊讶的干瘦肉条则用于表达弟子心意。
拜师收徒依照中国古代拜师礼内容有:
一、弟子向老师赠送六礼束修 古时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二、行跪拜,双手献茶之礼。
三、老师回赠礼品。
《论语述而篇》中。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只要是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物的,我从没有不给予教诲的。
这章经文中所说的束修,历来先贤理理不一致。一种认为很有必要,如果自愿送上束修,说明其求学心切,真心向学,是很好学习态度的体现。还有一种态度认为,是重利的表现,显然是错误的。我们倾向于第一种理解。
孔子束修的原则是自愿的、主动的原则。
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学费即是“束修数条”,束修就是咸猪肉,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学费。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修之礼并同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
六礼束脩: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礼物,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自行束脩”,中的“自行”,是自愿(带着)的意思;“束”数量词,十条;“脩”,即:肉干,腊肉。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全句字面的意思:(学生)自带十条干肉前来求学,我从无不教诲他们的情况。”
孔子收学生的原则:一是主动求教的,二是可以举一反三的,三是“有教无类”……
鉴于上述原则,此学生,自带“学费”,上门求教,孔子不可能推辞,且会用心教他。
弟子拜师,送上挚礼,是应该的;但是礼过重、过轻,都有失中道。孔子在对拜师礼的制定上,也表示了中道原则。
古物质并不丰富,恩格尔系数高,古人吃肉不易。但“十条腊肉”也不应该是了不得的厚礼,即使一般穷苦人家,稍作努力,还是应该拿得出这个挚礼,不然,孔门就不会有那么多出身寒门、生平寒微的穷学生,如颜回、子路、卜商、冉求、仲弓、原宪、伯牛等。孔子并不嫌贫爱富,相反,他坚持了“有教无类”的平等原则,将许多贫寒的弟子培养成了君子。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