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进入东周以后,首先是礼硼乐坏,道义被渐渐地抛弃。而此时的周朝就好比午后的太阳,一路西沉。如果说尊王攘夷在初时还有些真意的话,随着诸侯相争的不断加剧,其真意也最终消失了,不过是诸侯借机做大自已,问鼎天下的借口。因此,春秋争霸完全是靠实力说话,谁拳头大谁就是霸主,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种靠霸气说话的乱政,也应该是后来秦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春秋时期,诸国争霸,只靠利益追求,各国目的都是保存自己,其次想方设法消灭或削弱对手。
此时的战争不在乎道义、也不合礼制,所以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也就是春秋时期没有正义的战争。
那么,孔孟认为的正义的战争又是什么样子呢?那就是听候周天子调遣,奉周天子命才可以兴兵,而且理由一般只能是为了吊民伐罪。正面的例子有:武王伐纣、周公伐武庚、秦初奉命讨西戎等。
这句话正是孔孟之道追求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的写照。
“春秋无义战”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下》。原指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春秋无义战”,这既表达了孟子的历史观,也是其政治观的体现。因为,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而春秋时代则是“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以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春秋无义战”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下》。原指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
首先,春秋无义战,这是儒家孟子的历史观,也是其政治观。儒家认为,礼乐征伐应该是由天子发出的,这才是正义的,而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礼乐征伐由诸侯发出,所以,没有正义的战争。
其次,春秋之时,礼崩乐坏,社会混乱,人心不古,淳朴人性被破坏,政治道德没落。东周王室没落,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发生了无数次的战争,这些战争不是为了天下统一,而为了诸侯们的私利、野心、称霸,给天下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苦难。所以,春秋时期没有正义的战争。
最后,春秋时期,天下纷乱,战争频繁不断,百家争鸣,诸子百家都希望和平,反对、讨厌战争,儒家提出“仁政、仁义”,墨家提出“兼爱、非攻”,道家提出“无为而治”,法家提出“法治”。各家都认为春秋是“乱世”,都想结束这个“乱世”,解救百姓,建立一个理想、和平的天下。
综上所述,春秋战争频繁,但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春秋无义战”,这既表达了孟子的历史观,也是其政治观的体现.因为,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 而春秋时代则是“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以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其买,孟子的思想依然是来自孔子.孔子在《论语·季氏》中已经说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西周的时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就是春秋时代了.
战争的确是和政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有的确有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之分.但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衡量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标准主要是看发动战争的人目的是什么, 而不是看什么人来发动战争.就这一点来说,我们的观点与孟子这里所论是不同的了.
所以,“春秋无义战”虽然已成为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但我们却有必要弄清楚孟子所谓“无义”的内涵.弄清楚内涵以后,我们就会知道,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似乎还不能笼统地一概认为“春秋无义战”,而要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了.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