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发掘出大量泉州窑口瓷器 泉州或为始发港。
在水下沉睡800多年后,满载船货的“南海一号”古沉船历经多次整体打捞和考古发掘,目前已出土文物超过1.4万件套。专家推测它是属于南宋中晚期一艘“福船”类型的古船。
“南海一号”船上的货物包括德化窑白瓷和青白瓷,其中大部分酱黑釉和绿釉器物为晋江磁灶窑土尾庵、蜘蛛山等窑址的南宋晚期产品。
南宋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台山市海域),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 “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
此后试探发现,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1. 南海一号位于海底115米处。
2. 这个结论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探测和测量得出的,南海一号是中国第一个海底考古遗址,位于南海广东汕头市外海,是一艘明代的商船残骸,被发现于1987年。
3. 南海一号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海上贸易和海洋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海洋考古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同时,南海一号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代表,对于推动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200米深的海底,2000年以后,“南海一号”水下考古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水下探摸和局部试掘工作。通过这几次试掘,考古工作者们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沉船的规模、堆积情况、保存状况和文物分布情况,为全面发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南海一号沉没于水下23米的深处,船身覆盖有近2米深的淤泥,船长30.4米,宽9.8米,高3.5米(不包括桅杆)。发现时甲板已经腐烂,船身其他部分保存完好,是为全木质结构(马尾松木、杉木),其是迄今发现最大的宋代沉船
2007年12月21日,中国成功打捞充满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
船内现存的货物以瓷器、铁器为主,钱币亦有相当数量,纸张、丝绸等有机质货物可能已分解不存。截至2016年1月5日,总共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标本2575件、凝结物55吨,其中瓷器13000余件套、金器151件套、银器124件套、铜器170件,铜钱约17000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船木等。
中国不允许私人打捞沉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任何埋藏在我国领土或者领海的文物,所有权归国家,个人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打捞,否则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但根据国家文物局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对于遗存于中国领海内以及依照中国法律由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的文物,无论其起源于中国或起源于外国,均属中国所有;
对于遗存于外国领海以外的其他海域以及公海区域内的起源于中国的文物,中国享有辨认器物物主的权利。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