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如今的楼市红火不是由于其价值的体现,主要是疫情带来的经济波动迫使重启基础建设投资和城中村改造才激活了更大的投资激情。可这种投资本身是具有短效性,未来一旦资金回撤谁在裸泳就一清二楚。
从二个方面进行论述。
利好就是: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还在持续高涨,目前的城镇化率达到了60.60%,如今跟上西方国家的80%的城镇化率,那么至少还会有2~3亿人从农村进入城市,每年按照1500万的速度,还会有10年~15年的人才转移势头。这样在人口急剧增加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也会十分红火。
劣势就是:
我国经过了2015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的快速上涨,有不少城市出现了翻番的现象,早已透支的上涨的红利。继续上涨的潜能早已燃烧殆尽。再加上疫情带来的经济持续放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会随之增速放缓,最终居民购房的资金也会相应减少。而且,就业机会的放缓,城市的房租也会逐渐减弱,这就使得房价租金比也会下降,投资的积极性也会出现放缓的现象。
总之,在2018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就出现了整体放缓,区域分化的格局。可疫情却是再一次向它招手,使得最近的市场显现红火的迹象,但最大的可能就是一种虚火,退烧的时候也会很快出现,或者今年的金九银十是最狂欢的时期。刚性需求最难以判断,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但投资性购房还是要谨慎再谨慎,在城市、区域、价格、潜力做综合评估才决定是否下手。
不被消费,机会就在你身边---献给每一个刚需购房者
楼市收紧政策仍在继续出台,对刚需客通过强制政策给予倾斜。通过深圳市、杭州市、南京市近期出台的一系类楼市政策调整中可以看出结果,但这并不是全部;
一起往下看
1;先从杭州市7.2发布的楼市政策看出,房地产开发企业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新建商品住房,应对“无房家庭”给予倾斜,提供一定比例的房源保障,均价35000元/平方米以下新建商品住房项目的房源保障比例一般不低于50%。杭州市楼市调控剑指刚需是最强硬的。
2:深圳市发布称为“深八条”楼市政策中,“对社会关注度高、预计购房人数多的热点楼盘,应当按照优先满足无房居民家庭购房需求的原则"虽然深圳没有强制规定,但也算对普通大众表了态度,同时通过对于增加购房人准入门槛,降低或是抑制炒房势头的蔓延,寄予刚需入市信心。
同时寸土寸金的城市土地上,加快构建公共住房和商品住房6:4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让更多的市民通过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解决住房困难。
一是加大居住用地供应,今年计划供应居住用地3平方公里以上,比往年增长一倍以上。今后新增土地将主要用于公共住房建设。
二是增加商品住房供应,今年新开工商品房1200万平方米,是往年600-800万平方米的近两倍;下半年计划入市商品住房项目80多个,预计供应房源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超5万套。
三是加大公共住房建设,今年建设筹集公共住房不少于8万套,确保完成“十三五”期间建设筹集40万套公共住房的目标。
3:南京市楼市新政中:支持刚性购房需求。优先保障本市户籍无房家庭的 刚性购房需求,商品住宅项目向本市户籍无房家庭提供每批 次不低于 30%比例的房源。南京同杭州一样,强制性政策支持。
依据土地市场状况,加大住宅 用地供应力度,合理有序安排上市,优先满足刚需,稳定市 - 2 - 场预期。严格执行“限房价、竞地价”出让模式,提高土地 市场准入条件,建立热点区域住宅用地报名单位资格筛查机 制。
4;上海市在同期也举行了房地产座谈会,强调坚持要牢牢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坚决落实好“一城一策”常态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确保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要进一步发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联席会议作用,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扩大住房保障受益面,持续提升市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但对于刚需的购房者而言,在新房上能获得的机会,非常少,不多。为什么那,接着往下看--------
楼市新房的供应增加来源于一个城市对于住宅用地供应,而这个量每一年都有指标,这个量已经被牢牢控制,同时住宅用地指标中,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也挤占掉一部分的份额,真正供应于市场的商品房比例在较少,
深圳很多人笃定房价必涨,就是基本已经临近”供无可供“的地步,而类似其他例如广州市、杭州市、南京市、上海市则手中握的底牌比较充裕。
所以深圳楼市不仅对于购房社保要求、提高房贷首付比例、二手房交易环节下重手。
以上海市新建住宅商品房为例
剔除征收安置住房和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后的市场化新建住宅的区域均价分别为:内环线以内111307元/平方米,内外环线之间75796元/平方米,外环线以外40462元/平方米。
实际外环线以外40462元/平方米均价范围。这均价范围目前也只能买得到郊区类似青浦新城、宝山区、金山新城、嘉定新城、松江新城这样的位置。
松江新城--泰晤士小镇
所以新房即便是给予刚需一些机会,购房者也未必能接得住,而二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房、动迁房才会刚需者提供一个合适入场的机会。
舆论风口也是影响刚需的一个关键点,合理的心里预期非常重要。
各种关于新房、楼市、二手房的观点论、方法论、投资论,最后都是一地鸡毛,败给了砖家。
刚需客户经常参加一些看房圈、购房团、大咖论坛,无一不是在以投资的眼光、金融的属性来看购房,全是一通老破小不能买、二手房跌价不买、动迁房不能买,最后逛了一圈购房者发现,不是因为时间问题购房资格没有了,就是新楼盘一开盘,房价太高放弃了,或是新房带动二手房价,二手房跟着坐地起价。
不被消费,机会就在你身边。
楼市收紧政策仍在继续出台,对刚需客有何利好?
总价:大概率是偏向好的,至少在舆论风口上给房价上涨节奏降降温,同时减少竞争力,当然也可能伤及到一些无辜的刚需购房者,但大趋势仍旧是通过保障性住房的大力建设,让供求关系趋于平衡,同时让商品房充分市场化。
所以纵观从2017年以后,但凡每一个城市的楼市调控最后都会加上一条,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
上海佘山别墅
回答,我们并没有看到楼市收紧政策的出台。就是出台了这样的政策。也没有对刚需者带来利好。我国的房地产价格要想达到 需求者能够喜欢的价位除非对房地产开发商降费免税,只有这样才能够恢复房子本来的面目。房地产价格已经严重影响了年轻人的价值观取向。降低了年轻一代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标准和希望,推动了单身一族的进程降低了新时代理想目标的幸福指数。总之需要国家层面的智库精英们建好言献好策,是房地产的价位恢复到理性上来,为国人添加幸福感,是全国人民高高兴兴地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大家好,我是勇谈。7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的“房地产座谈会”让所有人都有这样的一个感觉“楼市政策要收紧”,楼市调控进一步收紧后可以说对于刚需来说是一种利好,起码房价不会出现大涨,给予刚需有了更多的准备时间。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楼市政策收紧后针对的是炒房投资者,对于真正的刚需来说影响不大
理性的朋友其实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任何商品价格都会随着通货膨胀、需求等市场因素出现上涨”,相比于房价上涨来说大家更加接受不了的是房价不正常上涨。几点观察:
简单以上图为例,无论是2006-2007年的房产调控还是2013-2014年的房产调控其实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房价过热了就进行严格调控,过冷了就开始各种刺激。这样的调控其实最要不得,每次“蓄水式”的调控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房价报复式上涨。包括从2018年开始国家开始提出建立健全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说到底就是“房产调控坚持不放松”。从2016年底提出“房住不炒”到现在为止已经3年多了,房产调控始终没有放松的时候,房价走势也基本趋于稳定。其实国内的房产调控就应该这样,毕竟房产投资风很难彻底消除,既然知道资本的这种“尿性”房产调控就不能停,持续调控才能保证持续稳定。
楼市收紧政策仍在继续出台,对于刚需者来说绝对是一种利好,起码不用被持续暴涨的房价所“裹挟”
购房者尤其是刚需作为最底层的局面必须得到解决,起码对于符合条件的一线城市可以从这几点开始做起:
对于刚需客来说近些年国家的房地产调控力度始终不弱,有需求尽快购房不要有“房价会暴跌”的幻想
除去二手房价格未来走势会持续偏弱外,多数城市的新建商品房价格还是会维持一定增速的。房地产调控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房价基本稳定,并不是为了让房价下降,这个基本前提大家需要明白。毕竟房地产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本身拥有的和带给大家的财富已经十分巨大。之前跟大家分享过一组数据,目前国内房产总价值接近500万亿元,房企总资产在2018年也超过85万亿!各位觉得这么大资产量谁敢保证房价下降过程中不会出现其他问题呢?
见过太多人呼吁大家不要买房,原因是因为如今购房会成为“接盘侠”。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刚需购房者如今买房绝大多数都不是为了单纯居住,子女教育等需求是等不起的,相信各位身边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例子。对于很多粉丝朋友问的“要不要买房?”我的回答也是始终如一的“手中有房,才能心中不慌”。我相信真的刚需是不会过分在意房价涨跌的(大幅度跌幅另说)。
综上,楼市收紧政策仍在继续出台,对刚需客的利好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仅是购房环境变化更加轻松,而且可以减弱对于未来房价大涨的忧虑。对于多数刚需购房者来说,要想买得起房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毕竟首付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的。各位觉得呢?原创不易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喜欢房产等问题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订购勇谈的专栏,更多优质内容继续贡献中。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