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降息的意思是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国家对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有明确的标准要求,银行每收入一定的存款,要按一定的比率留下来作为准备金,不能贷款出去。
如收入100元,10元需作为准备金留存,不能作为贷款贷出去。这个准备金率就是10%,降准的意思就是从10%降到10%以下。降准降息都是为了促进投资,让资金紧张有所缓解。
降准是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行为,降息是金融机构降低存贷款利率的行为。降准有利于中央银行拥有主动权,可以较好地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同时能够迅速对货币供应量产生有力及广泛的影响;降准可以同时作用于所有的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使社会机构政策的变动具有一致性。
降息有利于对社会资金成本的下调,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复苏以及促进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通过对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存款压力的调整,有效促进社会的消费力水平,并有助于对社会的宏观调控工作。
2020年的首次降准是在1月1日,央行决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多亿元。
第二次降准是在3月13日,央行宣布3月16日起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在本次降准之前,已经有明确的信号。
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
这次央行定向降准针对仅在本县级行政区域内经营,或在其他县级行政区域设有分支机构但资产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目前为8%。三次降准共释放2800亿元。比起之前一次全部金融机构降准释放的上万亿流动性而言,这并不多,但是意义重大。
首先我们要考虑为什么要对农商行进行降准?
因为之前对同业进行限制后,中小银行的资金来源受限,而导致存贷比有些紧张,再加上经济下行压力大,坏账率也出现上升,所以中小银行资金都非常紧张。
所以降准就是为了让这些小银行能够有资金去帮助小微企业,毕竟他们是经济的毛细血管,是就业的主力军。
虽然今年一季度经济略超预期,但是就业指数并不乐观,就业压力大,国务院也多次强调今年要稳就业。
从职位的供需情况来看,CIRE总指数在2019年第一季度为1.68,同比下降约12.0%;从供需角度来说,招聘需求人数环比增速下降8%,求职申请人数环比增速上升31%。
所以,要稳就业,就要稳基层就业,稳小微企业,这就是定向降准的必要性。
第二,为什么要分批降准?
如果一下子释放2800亿,对小微银行而言,可能有些都不知道怎么去处理,太多了也不好,毕竟项目储备是不够的。现在银行要贷出去款,也是有难度的,毕竟经济状况,创业压力也大,一下子拿这么多钱恐怕会面临放不出去的压力。
所以,分批释放,循序渐进,而不是想一口吃成胖子,才是央行的良苦用心。
要理解央行降准的目的,无非就是平衡货币供给,提振实体经济,助力企业发展。此番定向降准也是为了解决企业在现阶段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针对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下调。
内容如下:
央行决定下调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至农村信用社档次,分三次调整到位。自2019年5月15日起,下调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自2019年6月17日起,再次下调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可以观察到,此次央行是分三次实施的,并不是一次性投入,那为什么要分开施行?
一、不搞大水灌溉,把钱给需要的群体。
如果一次性的把资金流入市场,可能会造成部分资金没有真正的服务到需要服务的群体,或者存在资金到其它领域。这种三次的实施可以有效的缓解对市场造成的较大冲击,也能更好的追踪到资金的去向。
把资金分成三分可以保证每个月的投放数量,也能了解到县域农商行各个网点的整体情况,缓慢流入可以平抑对市场的影响,比一次性流入可能造成通胀和推升相关资产的价格对比风险更低,对降准真正需要发挥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降准虽然是利好,但是通胀和资金流向仍然是问题。
降准虽然有助于刺激经济,但是资金流向一直以来是人们关心的话题,如果资金没有真正流到需要的群体,但降准次数再多,其实起到的效果就不佳,反而可能推高通胀。
如果资金流入了地产,那房价仍然上涨,对实体的冲击将更大,就会变成大水灌溉后的反作用。实体没有起到利好,房价稳定难跌,物价持续上涨,反而让生活压力增加。
总之:降准对于地产和股市都是利好,也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降准大多数都是说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但还是需要认真对待,预防持续降准后的通货膨胀情况发生。
感谢点赞并关注,欢迎评论和转发,每日分享更多观点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