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户籍等级制度分为五种。第一等是贵籍,一般以世家大族为籍。第二等是良籍,便是普通的老百姓。第三种是商籍顾名思义便是行商之人。第四等是奴籍,就是奴隶身份,一旦卖身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奴籍,除非主家开恩,舍得给官府一大笔钱。第五等便是贱籍,这贱户籍是那些妓子,戏子,等人。古代等级极为分明,但是后来商户籍慢慢的发展和良民一个档次,自古都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贱籍几乎不可能转变为良籍,一般只有皇帝特赦才有可能转为良籍。清朝是从雍正时期开始逐步废除贱籍,但是仅仅是从制度上取消了贱籍,贱籍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变,依然深受歧视。
贱籍又称贱民是指不属于士、农、工、商四民之列的中国古代的法定社会等级。贱民是等级社会中社会地位世代低于普通人的特殊的社会阶层,一般不能和普通民众通婚,在很多社会里贱民和奴隶制度有关。贱籍制度自古已有。
贱籍世袭,不得改变,属贱籍的堕民社会地位很低,不得参加科举,从事当时社会所谓的"贱业",备受社会歧视。主要有浙江惰民、陕西乐籍、北京乐户、广东疍(dàn)户等。在绍兴的"惰民",相传是宋、元罪人后代。
良籍是普通老百姓,但是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也可以参加科举,而贱籍只能从事低贱的活计,不能参加科考,不能和高等人通婚,甚至不允许买卖土地置办家业。这些贱籍基本上都来自明朝的遗留,大概包括乐户、堕民、伴当、世仆、蜑户等。
乐户也就是乐籍,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历史很早,基本上都是罪民或者是战俘的后代,一如乐籍世世代代都是乐籍,可以任人欺侮。堕民,生活在浙江附近的乞丐,元朝贬宋民为堕民,明朝贬元人为堕民,他们的子孙后代多数从事收旧货,卖鸡毛,给猪配种,抬轿等低贱的职业。
伴当,也就是祖孙世代都是给人家当仆人的,而蜑户则是在广东等地方,一生住在船上的一些人,他们甚至不被允许上岸居住,只能任船漂流。这些人生活的都很惨,因为低贱所以任人欺凌而无法反抗,只能世代受人践踏。雍正就是看到了这一情况,才下令革除了贱民贱籍。让这些本来永远沉沦在地狱的人们看到了一丝光明和希望。
首先古代把人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良籍,第二类是贱籍。
良籍有按照士,农,工,商的地位顺序排列,士是指士大夫通俗点说就是当官的,农就是农民,工是指工匠,商就是商人,商人的地位最低,仅仅比贱籍稍高点。但是题主说的是清朝,这个地位顺序就有的说道了,商人在清朝的地位是封建社会的顶峰,据《万全县志》记载,清朝入关后,多尔衮和顺治曾经在皇宫举行御宴,宴请当时财力最为雄厚的八个晋商,顺治和康熙都曾明发诏书,禁止贵族,官员的亲属经商,千方百计的维护商人利益。到了雍正时期,商人地位更是达到顶峰,用更加封山西商人范永斗家族子弟为太仆寺卿、布政使、正定总兵、署广东提督等官职。乾隆也曾加封大盐商鲍志道为两淮总商。商人在清朝地位大幅提高,深受皇帝关注与重视,一跃成为了仅次于官员的第二大阶层。在清朝良籍的地位排序可以按照士,商,农,工的顺序排列。贱籍,简单来说就是别人看不起的职业都可以说是贱籍,在古代贱籍大概有这么几种,惰民、乐籍、疍户、九姓渔民、伴当、世仆、丐户咱们一样一样来看。惰民相传是宋、元罪人后代,穿的衣服、戴的帽子,妇女穿的裙子等,都不能同常人一样。他们以捕龟、捉蛙、逐鬼、演戏、抬轿等为业。
乐籍制度始于北魏终于清雍正元年,指将罪民、战俘等群体的妻女及其后代籍入专门的贱民名册,迫使之世代从乐,倍受社会歧视和压制,是谓乐籍。
疍户主要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业﹐多以船为家。
九姓渔民指生活在钱塘江流域水上渔民的称呼,九姓是: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他们原属明初陈友谅的部属,被朱元璋贬为贱籍。
伴当,其实就是指仆人。
世仆亦称 "庄仆"、"伴当"、"细民",即指一家一姓世世代代为另一家之奴仆。
一般从事吹唱演戏、抬轿、接生、理发以及小手艺、小食品等。
贱籍的生活可以说是处于最底层的了,首先贱籍不可和良籍通婚,而且贱籍是世袭的,也就是说,你一出生是贱籍的话,这辈子都是,孩子也是,不可能被豁免。贱籍属于良籍的财产,这个怎么立即呢,假如你是良籍,你有一个奴隶,你的奴隶被别的良籍杀了之后,他只需要给你补偿一点钱财就行。就这么说吧,贱籍在古代地位上和牲畜没有区别。
题主限制的清朝其实很多贱籍都被取消了,
雍正一朝上面所说的贱籍基本都取消了,包括题主说的乐户和伴当都被雍正取消了贱籍。从雍正之后贱籍可以简化成贱业了,凡出身不正,如门子、长随、小马、驿递、马夫、皂隶、马快、步快、盐快、禁卒、仵作、弓兵之子孙,均不准应试,这是清朝《钦定礼部则例》中规定的贱籍,凡是从事这几个行业的人,不允许参加科举当官。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