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人,后做事。为人法则。不讲道德,本事再大,也要遭指责。鲁迅先生关于其,才子加流氓,对郭沫若为人与做事是最好的诠释了。本性决定他是害人的,所以,于立群自尽的答案便有了吧!
这个问题乍一看还以为是于立群和郭沫若夫妻伉俪情深,所以于立群才会在郭去世之后选择自尽。
其实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于立群自杀的真正原因分析如下
我们先来看看他们两个离世的时间,郭沫若于1978年6月逝世,而于立群是在1979年2月去世的,这之间大约相差八个月左右,如果是因为接受不了丈夫的死亡想要追随他去的话应该不会等这么长时间。
另外在郭沫若逝世之后,于立群还曾一度把精力投入到念《郭沫若文集》的出版工作中,因为于立群女士特地编选了一本郭沫若在解放后所作的诗集—《东风第一枝》以纪念郭沫若。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其实于立群并没有打算做殉情之类的事,那么会不会是因为长期遭受精神和病痛的折磨而亡呢?
于立群于1979年2月25日在北京故居去世,而后官方对于此事的报道是:和姐姐一样,受‘精神和病痛折磨’的于立群去世”。当然,官方对此的解释也不是不无道理,据了解,于立群自解放后,身体状况就十分糟糕,还患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为此他还曾和丈夫子女分开过一段时间,去外地的医院静养,后来身体有所复原以后才又回到北京。
后来在那个非常时期,因为丈夫郭沫若的缘故,他们一家人都遭受了猛烈的攻击,处境也越来越糟糕,于立群一生共生育六个孩子,四儿两女。可是光是那个时期就失去了两个儿子。虽然当时毛泽东有下令对郭沫若一家进行保护,可是还是无济于事。
1967年,在音乐学院读书的郭民英自杀,次年,正在北大读书的郭世英就被北京农业大学的红卫兵抓走并殴打致死。两个儿子的相继死亡无疑给于立群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而本就患有神经衰弱症和心脏病的她更是悲痛欲绝,精神再次受到创伤,以后便多次住院,身体也每况愈下。
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这么理解,于立群在多重的打击下,精神状态已经达到顶峰,然后在1978年这个和自己过了大半辈子的丈夫又悄然离去,这就自然成了压死她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于立群在残喘了一年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停止了自己多年来的痛苦。这么看来,似乎一切都顺利成章,可是关于于立群的死还有一个细节问题。
那就是于立群是在1979年2月得知自己的丈夫郭沫若其实在1934年至1937年就一直和于立忱(于立群的胞姊)保持着恋人关系。这也就是说郭沫若和于立群在一起前,一直在和于立群的亲姐姐交往,而且姐姐于立忱是在1937年自缢身亡的,这就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因为郭沫若的原因使得于立忱忧郁自杀。
而在北伐时期有一位了解郭的女作家,她叫谢冰莹,就是她揭开了这个真相:于立忱貌美,亲切可爱,标准的好记者形象,可惜被郭沫若害死。于立忱在临死前约见了谢冰莹,亲口告诉了她一切:
“你想不到吧,郭沫若是这样一个卑鄙无耻、人面兽心的大骗子!”
“三年前,他拼命追求我,说他和安娜根本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爱。他说自从爱上了我之后,他下决心要摆脱安娜,正式提出离婚,然后和我结婚,可是自从我受骗怀孕之后,他的态度突然改变,对我冷淡,吞吞吐吐敷衍我。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三个多月了,他要我把孩子拿掉。这时我才大觉大悟,才知道他原来是寡廉鲜耻的,人格扫地的大骗子。我恨透了他。大姐,我实在无脸面见人了,我要自杀。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朋友,我一切都完了。”
文里说的“安娜”是被郭沫若抛弃的第二个妻子。
(“文学巨匠”郭沫若)
而于立群此时或许对姐姐有一种愧疚的感觉,又或许是因为无法接受自己深爱的丈夫和自己的胞姐有不正当的关系这样一个事实,更不能接受自己所爱的姐姐被自己所爱的丈夫害死的事实而选择的自杀。资料上对于立群死亡的方式描写的是缢死,也就是上吊。无论怎么说于立群的自杀和郭沫若都脱不了关系。
郭沫若的骂名
最近几年似乎往郭老身上泼脏水成了某种时尚,不夹枪带棒的损他几句仿佛跟不上潮流一样,郭沫若这个名字开始成了小人、渣男、墙头草、马屁精的代名词,总之通论是这家伙的人品差无可差,就是个有才无德的渣子。
然而众多人云亦云的人里大抵很多都不知道,他以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将军衔,月俸200银元之身,在“四一二”后写下讨蒋檄文,被全国通缉。大概他们也不知道他参加了南昌起义,以文人之身参加武装斗争,起义失败后差点死掉。说这样的人贪生怕死,我是有点难以开口的。
说他在特殊年代没有节操的人只需举出一例就行,那足足十年时间里他有没有整过别人?他能不能通过整别人自保?起码保住两个儿子的性命?他的道德底线起码比拨乱反正后那群把责任推给时代的家伙强吧?人家压根就没去整人。
私德不修
再剩下的黑点就是私德不修了,说实话,郭老确实是私德不修,和原配张琼华结婚五天就离家而去,再也不认这桩包办婚姻,大抵和徐志摩有几分神似。唯一不同的是他晓得自己事儿做的够渣,1939年去给守活寡的原配鞠躬道歉,虽然屁用不顶。
对待日本姑娘佐藤富子绝对也是始乱终弃,人家姑娘破家而出跟他过日子,他1937年回国后就不理人家了,害的姑娘千里寻夫他都避而不见,这种渣男行为确实应该被唾弃。好在总理办事靠谱,没有让佐藤富子太过难堪,还在郭老临终前见了他一面。
但是关于题主问的郭老最后一位夫人于立群的死因,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连环扣式的谣言,充满花边新闻的意味。似乎标准答案应该是于立群在郭沫若死后整理他的遗物,赫然发现生活了40年的丈夫居然跟姐姐于立忱有染,还害的姐姐怀着身孕自杀。无法接受这样打击的于立群只能吊颈自杀。
但有些确实是谣言
然而我不得不说,于立忱的自杀大概率跟郭沫若没关系,虽然于立忱在担当《大公报》驻东京特派记者期间和郭沫若确实关系亲密,但两人分开是因为《大公报》不再负担于立忱的旅日费用,于立忱才在1937年初回国,又于当年5月自杀的。
而郭沫若在1937年7月也回到中国参与抗战,在上海期间于立群将长姐思念郭沫若的诗笺亲手交给了他,两人这才算认识。也就是说从最开始于立群就知道姐姐和郭沫若的关系,那么嫁也嫁了,40年都过去了,郭沫若都去世了,于立群才想起来姐姐这段旧事?显然不可能的。
那么关于于立忱因为被郭沫若抛弃,怀着身孕含恨自杀的事儿是从哪传开的呢?我仔细找了一下,出自1984年6月15日的《联合报》,作者谢冰莹。在那篇叫《于立忱之死》的文章里,绘声绘色的说了在医院看到了做人流的闺蜜于立忱,关怀之下于立忱流泪控诉郭沫若始乱终弃,自己只能自杀了事云云,结果没几天于立忱就真的自杀了。
对于这个故事吐槽机可以负责任的说是假的,谢冰莹不可能在1937年见到死前的于立忱。因为于立忱是在那年5月于上海自杀的,而谢冰莹当时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卢沟桥事变爆发才回国,那时候于立忱已经死了。
既然谢冰莹不可能见到于立忱,那她为啥要写那篇文章呢?答案其实就在文章后面,谢女士大力鼓吹了常凯申队长雅量非凡,数次对色狼文人郭沫若表示关怀,然郭某之丧心病狂令人发指,居然三番五次的背叛常队长(话说人家郭沫若一直在我党吧)。
现在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于立群为什么会自杀?坦率说吐槽机不知道,我能确定的是和她的姐姐没有关系,至于和郭沫若有没有关系就不乱猜了,不负责的事还是少干为好。
总结起来吧,郭沫若弄成今天这个名声,该反思真不是他,吐槽机有时候挺奇怪的,历史里除了圣人和混蛋就没有别的玩意儿了吗?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