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老龄化其实是必然趋势,也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二战以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生活的更加健康。从而导致了人们的寿命也普遍正常。上世纪40年代,日本的平均寿命为52岁,到1996年的时候,达到80.3岁;2017年,日本则是寿命最长的国家,达到了83.4岁。作为对比出生了多少人,94.1万人。下图就是日本人口变化,现在基本上死亡人口已经超过出生人口,每年人口减少40万。
为什么说日本老龄化是必然趋势呢,因为全世界不光日本,基本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最终都会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一方面是经济发达使得妇女更加独立的追求自己的生活,同时整个社会抚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就是经济发展使得人的寿命得到了极大的延长。下图就是全世界的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出生率情况:
日本国家的特殊性日本老龄化速度太快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导致了日本现在成为了全球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
因为日本在扭转生育率方面走了一条弯路,正确的措施出台得太晚。
看过去几十年里日本总和生育率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曲线。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在2005年落到最低点1.26,但在之后开始反弹,目前在1.4-1.5左右。
为何日本能从2005年后开始扭转生育率下降的趋势?说穿了,其实就是开始真金白银的发放大量现金补贴鼓励生育的政策开始见效了。
其实日本的生育率下降问题,日本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但一直没当回事,但是到1989年,生育率低到了1.57这个数字,后来被称为“1.57危机“,终于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
因为正常要总人口不增不减,生育率必须保持在2.1的水平,1.57这个数字意味着在几十年之内日本将减少40%以上的人口。
其实日本在1972年就出台了现金补贴生育的政策,但只有生3胎以上的家庭才能获得津贴,所以效果不大。
大家知道,90年代日本经济情况不好,于是政府总希望少花钱,只做一些政策调整来鼓励生育。
1994年日本推出了“天使计划”,主要着力点在于改善0-2岁入托环境,延长幼儿园和育儿所的工作时间等等,目的是支援就职女性一边工作一边抚养孩子。当时日本不打算在政策以外花太多钱,五年内仅仅投入6000亿日元的事业费,日本当时每年出生人口为130万左右,五年合计为650万人,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幼儿的投入不到10万日元。
事实证明这些行业微调对生育率的鼓励微乎其微,于是1999年又推出了加强版的“新天使计划”,但日本的总和生育率还是从1989年的1.57一路下滑到2005年的1.26。
因为日本生育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年轻人没钱结婚生子。仅仅改善育儿条件,“让孩子在育儿所里多待一会”起不了太大作用-----因为年轻人根本没打算成为父母。
根据日本中小企业厅的2005的调查,年收入越低的年轻人结婚生育愿望也越低,在35-39岁阶段,年收入700 万日元以上的人有70%都有配偶子女,而年收入不足300 万日元的人连这个数字的一半都不到。。
有句话说得好: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有些问题也确实只能用真金白银来解决。想只给政策不给钱是不行的。
进入21世纪,日本的生育津贴开始大幅度增加,以前只是对生育三胎以上的家庭给津贴,逐渐变成只要生育就给钱。政府全面接手从怀孕到育儿阶段的各项负担。
2009年上台的民主党许诺向每个15岁以下的孩子每月发放现金补贴。以后的各届政府无不把减轻年轻人经济负担当成选举目标。
目前的情况是,从怀孕第4个月开始,日本母亲就可以领到42万日元的补助金,孩子从0岁到3岁每月可以领到1.5万日元,从3岁到15岁每月可领1万日元。除此之外,还在税收医疗教育方面提供各种减免,尽量减少由公民个人承担的育儿开支。最近开始政府全面承担幼儿园和托儿所花费。
日本社会在过去20年里,从个人养孩子转变成为国家养孩子。
虽然因此日本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但日本生育率也从2004年的1.26,慢慢爬升到2017年的1.4以上。
从各国情况来看,在诸多提高生育率的政策中,现金补贴是作用最明显直接的方法。法国、德国、瑞典、加拿大、俄罗斯等都采取了用大量现金补贴育儿家庭的方法,而且补贴金额不断增加,每年的补贴总投入平均增长3个百分点到5个百分点。
而且国家越早干预,力度越大,效果也就越好,法国在1918年开始提供育儿津贴,加拿大在1945年,以色列在1959年。相比之下,日本开始转变思想,从”个人育儿“转变为”社会育儿“,时机还是太晚了。
这就是目前日本生育率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法走出低谷的原因,日本可能最后不得不开始引进大量外国移民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已经开始放宽移民限制了)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