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5月13日,埃及时任总统纳赛尔收到一份苏联情报报告,称以色列正在叙利亚边境集结军队。纳赛尔接连采取了三个步骤,使战争几乎不可避免:他在靠近以色列边界的西奈部署部队,将联合国紧急部队逐出西奈,并于5月22日关闭了提兰海峡,禁止以色列航运。6月5日,以色列掌握主动权,发动了短暂而激烈的战争,最终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在军事上大败。
引发这场导致六日战争的危机的决定性因素是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竞争。认为这场战争更多地归因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它们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这听起来有悖常理,但这种观点得到了事实的支持。
由于激进政权和保守政权之间的冲突和猜疑,阿拉伯世界处于相当混乱的状态。一个激进的复兴党政权于1966年2月在叙利亚掌权,并开始鼓动一场解放巴勒斯坦的战争。纳赛尔总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他停止躲在联合国的裙边,去营救大马士革四面楚歌的政权。纳赛尔怀疑他的叙利亚盟友想把他拖入与以色列的战争中,而他们则怀疑,如果迫不得已,他会让他们独自面对以色列。纳赛尔的第一步行动,即在西奈部署埃及军队,并不是要作为攻击以色列的前奏,而是一种政治策略,旨在威慑以色列人,巩固他在国内和阿拉伯世界的威望。然而,这一举动引发了纳赛尔无法控制的连锁反应。
1967年5月初,以色列和阿拉伯人之间的老争吵似乎几乎无关紧要。阿拉伯人对彼此的关注多于对以色列的关注,甚至当以色列人第一次出现在现场时,他们也只是作为阿拉伯人的足球,先是被叙利亚的热头踢到球场上,然后又被纳赛尔踢到球场上。然而,以色列人对自己持不同的看法。
超级大国几乎没能阻止战争的滑向。苏联向纳赛尔提供了一份关于以色列军队集中的虚假报告,并支持他在西奈部署埃及军队,以支持大马士革的左翼政权,并希望阻止以色列对这个政权采取行动。他们后来试图抑制纳赛尔,但收效甚微。他们可能希望通过强调自己对阿拉伯人的承诺和美国外交政策的亲以色列方向来取得一些政治上的收获。但他们严重错误地估计了战争的危险,他们陷入了一场迅速发展的危机之中,而这场危机是他们自己促成的。
美国在阿拉伯阴谋论中占据了非常突出的位置,这些阴谋论旨在解释六月战争的起因和结果。例如,纳赛尔的心腹穆罕默德·海卡尔声称,林登·约翰逊痴迷于纳赛尔,他与以色列合谋将纳赛尔打倒,他们显然是自私自利的,因为他们把战争的所有责任都归咎于美国和以色列,而忽视了阿拉伯国家的挑衅和误判所起的作用。
事实上,美国在危机上升阶段的立场是犹豫不决、软弱和模棱两可的。约翰逊总统最初试图通过限制以色列并向埃及和苏联发出警告来阻止战争。因为这些警告对纳赛尔的行为没有明显的影响,约翰逊的一些顾问玩弄着让以色列对埃及发动攻击的想法。约翰逊本人坚决反对给以色列开绿灯进攻。他向以色列人发出的信号相当于威廉·昆特所说的“黄灯”,但对于大多数驾车者来说,黄灯相当于绿灯。
第一次中东战争,是由于1947年由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所引起的矛盾冲突。从1948年5月15日凌晨开始(冲突从1947年11月开始),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它使以色列成为独立的国家,将巴勒斯坦英帝国托管地的剩余地区分成分别由埃及和外约旦控制的地区。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战后划分的巴以停火线("绿线")使得以色列领土比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扩大了6200平方公里,这条分界线也逐渐被国际社会乃至阿拉伯世界所认可。
第二次中东战争(Suez Crisis,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西奈(半岛)战役、卡代什行动)是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的军事行动。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美苏两国均介入此事件,并对三国施加压力。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英法两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只有以色列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身目的。这场战争也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
战争结果是埃及失败,英法以战胜。但埃及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在美苏的干预下赢得了苏伊士运河的全部主权。
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方面称六日战争,阿拉伯国家方面称六月战争,亦称六五战争、六天战争,发生在1967年6月初,是"先发制人"战争的一个典范。它发生在以色列国和毗邻的埃及、叙利亚及约旦等阿拉伯国家之间。埃及、约旦和叙利亚联军被以色列彻底打败。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阵亡900人,伤4500人,3个阿拉伯国家阵亡2万人,伤4万人,被俘6500人。以军损失战机26架、坦克60辆,却击毁了对方400多架飞机、500多辆坦克,以色列占领了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旧城,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数十万阿拉伯平民逃离家园沦为难民,成为中东局势至今仍不可收拾的根源,至今无法和平。
1967年的六日战争是中东战争中最具历史意义的转折点之一,也是20世纪军事史上最具有压倒性结局的战争之一。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原为同一血缘的同一民族即闪族,然而,犹太人却特立独行,笃信犹太教,旋即分离出来自成一族。巴勒斯坦这一方土地自古就是犹太民族祖先的祖国,亚路撒冷是其宗教圣地。公元前,强盛的古罗马帝国侵占了中东地区,犹太人就因此灭了国。进入公元后,犹太民族中出了个救苦救难的耶稣,传播新的教义,获得广大苦难底层大众的追随,触怒了犹太教上层,忌恨之下勾结罗马当局杀害了耶稣。物极必反,耶稣的追随者益众,成就了耶稣神化为救世主及新救世教义的发扬。新教义传入意大利,经数百年后,竟然获古罗马皇帝的赞许,被尊为国教,从此,天主教在异域开花结果!约公元五世纪,阿拉伯民族崛起,先知从犹太教教义中获得灵感,创立了伊斯兰教,经典为可兰经。从此,阿拉伯民族不可一世,开始称霸世界。巴勒斯坦成了伊斯兰教的天下,亚路撒冷也成了穆斯林朝拜的圣地。犹太教日渐式微,大批犹太人流落到欧洲各国谋生计。但数世纪来,犹太人不受欢迎,备受歧视,迫害,驱逐,甚至屠杀,尤其二战期间遭纳粹屠杀为甚!战后,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迫切需要有自己的犹太国当家作主,因此,就兴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打回老家去,夺回祖国的大好河山!以色列就此在巴勒斯坦立国,占领大片土地为国土。因而造成数百万阿拉伯现住民,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成了难民。阿拉伯国家同仇敌忾,组成联军,与以色列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由于美国的扶持,以色列又背水一战,奋勇无比,竟然几百万人的犹太人战胜了超过一亿人口的阿拉伯民族,叹为观止!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