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生产队时期挖大河,有没有农民挖到过"宝贝″的?
我们挖到过,但不是挖大河,而是清理一个池塘,这个池塘就在我们村西边,池塘边有一个废砖井倒蹋被淤平,和池塘连在一起了。
七四年那年我十九岁,在挖这个池塘时把这个废井挖了出来,挖着挖着在淤泥里挖出三个锈铁疙瘩,仔细看原来是三个手榴弹,木柄早就烂没有了,那个拉环处也锈死了,没人敢动,就把它上交给公社武装部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手榴弹是怎么来历,回家问母亲,母亲说出了来历,说是在日伪时期,有一年下沥涝,井和池塘的水都下平了,那年炮楼里的白脖子(伪军)下乡清乡讨伐,看到井里有鱼,他们用手榴弹炸鱼,有一颗手榴弹沒扔进井里,在井沿上就响了,炸伤了一个白脖(伪军),井也蹋了,现在我们挖出的手榴弹一定是那没使用的掉进井里。
我们这才知道这锈疙瘩手榴弹的来历,没想到那手榴弹在井底淤泥里三十多年,被我们当宝贝挖了出来。
我舅有一年到贵州打工,回来时像个流浪汉,没人认出是舅,一身的破衣服,身边的随身物品用破被单包裹着一身灰尘回来。为此我母亲还伤心的流泪,知道小舅吃了很多苦。
洗干净后,小舅一脸喜气地告诉我们捡了个东西,他说当时挖掘机挖出来个罐子,别人捡到很多,当时就回家不干了,舅舅只是捡漏下拾了个东西,给我们看像青铜做的,样子像秦始皇时的裤子钱币,被他锈的都擦了,很干净。我们也不懂,小舅就把它当钥匙扣。
八三年滑县道口大运河开挖,当年我才十五岁,记的是江苏人用水枪加水泵挖的,当时我捡到的铜钱有几百个,青花瓷片带款的带花的好多,只有一个文化馆的临时工捡了几蓝子好的,当时好多人还笑他傻逼!
挖河的时候江苏人不让我们靠近,稍近一点就用水枪喷人。
卫河,也称大运河,有上千年的历史,从挖出来的铜钱来看,有半两钱,五铢,大泉五十,开元,泰和,宋元,清代民国历朝历代铜钱都有。瓷器金银器,玉器,铁器,石器,佛像都有,据说有人一夜挖出的铜钱有几十斤。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挖不出来的。
后来江苏人带走的物件用三辆卡车装走的。
2016年大运河又挖,挖土机挖的,出了很多宝贝,雍正钱,先是一枚70元有人收,后来涨到100一枚,瓷片出来的用十吨计。先是一编织袋50元有人收,后来300元一袋。
我捡的有十几片。还有一些铜钱多是破烂。
那时候到没听说挖河挖出宝贝来,我们村有一家盖房子挖地基,挖出了一瓮金元宝,这家盖房子的地方以前是个兽医站,后来没那么多牲口了,也就沒了兽医站了,大队就把这块地方给这家盖房子了,那时候农村盖房子都找帮忙的,这家就找了几个人帮忙挖地基,帮忙的这个人挖这挖这就挖着了一瓮元宝,这元宝在地地下也不知道埋了多少年了,都变色了,这个人也没认出是元宝来,他认为是驴蹄子呢以前不是兽医站吗,他拿了几个就扔在了外边说是驴蹄子,有一个老人看见了拿起来一看是金元宝,哈,人们就抢了几个,主家知道了就报公了,那时候还叫公社里,公社里又到村里把丢失几块金元宝找了回来了,你们别不信,这是我们村的真事。
我们这有家养殖户,鱼塘中间有个坟,每年也不见有人来上坟。有一年夫妻俩商量这个坟在鱼塘中间碍事,又没人来上坟,怕是没后人是个无主坟,不如把它挖了。夫妻俩把坟挖了里面什么也没有,就一小坛装着金器。夫妻俩卖了金器盖了个小楼。真事九几年。
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纵观几千年华夏文明史,没有哪个和平安定的大一统王朝是被异族侵略导致灭亡的。主要原因都来自于内部的腐朽与分裂。
军事力量强如大元,欧洲战场如同摧枯拉朽,几年时间横扫亚欧大陆,面对只剩半壁江山的弱宋,却用了40多年时间,历经两代大汗才完全统一。而且最后崖山一站,汉奸张弘范居功至伟,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内讧灭亡了南宋。
帖木儿伐明从开始就注定失败,因为此时的大明王朝正处于一个政治清明,国家机器运转正常的的大一统状态。甚至不需要铁血皇帝朱棣,除了内乱四起的崇祯朝,任何一朝都不是区区一个帖木儿能撼动的,只需要一个优秀将领,动用局部力量,就可以化解帖木儿这场举全国之力发动的侵略战争。
帖木儿这厮太过狂妄!妄想用十几万人就征服大明王朝。但是老天不会因为你牛逼就给你一个异于常人的好身体,何况这厮本来就是个瘸子!在带兵征讨大明时已经69岁了,这在14世纪已经是绝对的高龄。所以无可避免地死在了半道上!
即使老天给他一次不死的机会,他也必定会战败甚至战死!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他的军队并没有战胜大明王朝的绝对实力!能在中亚称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宗教信仰的贩卖。可一旦踏上大明的土地,这一招就失效了。我朝人只信佛、拜祖宗,不信安拉!他如果有幸能和明军过招,迎接他的将是具有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麾下的河西驻军。要知道当时国内刚刚平定,正是明军战斗力最强的时候。十几万人规模的大战明军已经经历过多次,根本不惧。真的开战,最多势均力敌,或者铩羽而归。另外这场远征是孤军深入,后勤补给将异常困难!他的军队首先要翻越帕米尔高原,穿过茫茫大漠才能到明朝西部的肃州。这条线路长达一千多公里,沿途并没有可供近二十万人消耗的可靠补给点。且其国内形势并不稳定!要完成如此庞大一支军队的补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这就注定了这场战争一开始就是消耗战。从肃州到兰州,明军是层层布防。帖木儿要突破并非易事。要绕道蒙古高原当然也可以,但又是千里无人区!无论从哪个方向,要进入中原腹地,补给线都在两千公里以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保障。在这一点上帖木无论如何比不过以逸代劳的明军。所以它的失败是注定的!老天可能比较眷顾,让他早早死在半路,这才保住了一世英明!
公元1368年,贫民出身的朱元璋起兵讨元成功,在应天称帝,建国号大明。同年,大将徐达攻克大都,元朝覆亡。
朱元璋画像
随着元顺帝被朱元璋赶出大都,蒙元结束在中原地区的统治,然而散落在亚欧各国的蒙古人,却并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总想寻找机会「光复帝国」,重建成吉思汗式伟业,其中最积极者为帖木儿,差点为中国带来多一场浩劫。
帖木儿为突厥化的蒙古人,父亲杜尔凯是西察合台汗国碣石城的领主。西察合台汗国在14世纪下半叶内战,诸侯混战,帖木儿野心勃勃,在1362年在碣石城举兵,当年年仅26,他在两年后将与之有姻亲关系的王子忽辛扶上汗位,逐渐控制汗国军政大权。5年后,帖木儿羽翼成,弒杀忽辛,自己加冕为西察合台大汗。
15世纪绘帖木儿画像
帖木儿野心不限于称霸中亚河中地区,偶像为成吉思汗的他,在此后近四十年,频繁攻掠中亚、西亚诸国,最终建立一个大帝国,势力范围从帕米尔高原到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帖木儿在征战过程中,数次击败欧洲联军、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和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再将东察合台、伊儿、钦察三大蒙古汗国列为藩属,势力之强,只有明帝国才能与之抗衡。
在清末民初,以《元史》为底本重编的《新元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五》记载:「是时,帖木儿国势强盛,受群臣尊号曰成吉思可汗,经蒙古太祖自比,欲先平印度、土尔基,再用兵于中国。」然而,帖木儿功业虽辉煌,但以成吉思汗接班人自诩的他深知,若想成为全体蒙古族拥戴的首领,只有「灭明复元」。所以,等到击溃劲敌奥斯曼帝国后,年近七十的帖木儿,便将兵锋指向明朝。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安卡拉之役」绘画,描绘帖木儿帝国1402年入侵土耳其
帖木儿入侵明朝计划蓄日已久,早在朱元璋粗定中原不久,帖木儿便以朝贡名义,多次派间谍冒充使节,到中国境内刺探各种情报。《新元史》也记载了帖木儿帝国的不轨意图:「屡遣使招谕西域诸国,然未有至者。独帖木儿遣回回人满剌哈非思等来朝,贡马十五、驼马。自是,岁贡马驼,欲觇中国虚实,非诚心款附也。」
公元1404年11月底,就在「靖难之变」结束后第三年,帖木儿趁明朝国力严重损耗,打着问责明成祖朱棣「叛父害侄」的旗号,率大军二十余万东侵。同时,又命令国内及属国援军后续,士兵总数达百万。在东侵前,帖木儿早已将居住在都城撒马尔罕的外国人全部驱逐,为的是防止消息泄露。
帖木儿军队
由于中亚跟明朝本土隔数千里,中间还隔着无垠大沙漠,帖木儿为了增大这场劳师远征的胜算,将东侵计划分为缓、中、急三策,在行军途中按情况变化切换-「缓策」为夺取西域并在此屯田,待给养充足后再图大举;「中策」为夺取陕甘宁,在回回和蒙古人中募兵,再图中原;「急策」为联合漠北蒙古人,直取北京后再南下江南。
帖木儿规划很好,但实施来却是两码子的事,大军自从踏入西域,资源供给便有困难,只能依靠沿途播种或喝骆驼奶强撑。他们还没到明朝西北边境,人马已俱疲。此时,获悉情报的明成祖,已派名将宋晟在凉州集结重兵以待,即使帖木儿顺利抵达,面对以逸待劳的明军,胜负未可知。
明朝军队
公元1405年2月,当时两军尚未正式交手,年事已高的帖木儿因劳累过度,在窝德拉尔城(即今哈萨克一带)突患重病,没几天便死去,终年72岁。帖木儿死后子孙争立,帝国迅速崩溃,令东征侵华计划半途而废。整个帝国反击战的过程,《新元史》有记载:「未几帖木儿遂大举伐明,募精兵二十万,以粮运不给,载谷数百车,军行至沃野,即播种之,弃异日之军食。又驱牝骆驼数百头,如饷乏,则餐其乳以济饥。中途遇大雪,士马僵毙。帖木儿亦患虐疾,至窝德拉尔城而卒,年七十二,时永乐三年也。」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