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又叫马江。是南流江一级支流。
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县境福旺镇的大双水尾,流经福旺、小江镇,在小江镇樟家村流入小江水库,经两处泄洪口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菱角镇境内注入南流江,干流长78公里。
小江水库南侧泄洪道(即小江水库电站排水河道)就是新的小江河道,小江流域内的河水由此新河道注入南流江。另外一部分水流经过水渠(湖海运河)流入合浦水库,并且随湖海运河(水渠)流入北海市辖区。
巧家县志》记载,巧家县的县名是由最初开辟巧家的彝族首领“曲古都家”衍化而来的,说明巧家县最早的居民是彝族,巧家是彝族的发祥地。
据巧家县彝族学会章程记载,截至2010年,巧家县有彝族2412户,总人口1558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92%,居全县少数民族人口首位。全县16个乡镇都有彝族人口。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大寨、小河、东坪、荞麦地4个乡镇。
从历史和统计数字来看巧家县的彝族分布广,人口仅次于汉族人口。可是,全县彝族几乎汉化。也就是日常的所有一切跟汉族没有区别。比如,没有彝族的语言、文字、历法、服饰、饮食、婚丧习俗等重要特征。而只有东坪镇杨柳村的四大火山8个村民小组的彝族还保留有语言、文字、历法、服饰、饮食等特点。无论男女老幼能用彝语交流。部分文化人会写彝文,写得最流畅的是沈忠奎老师。历法用的是十月太阳历。老年人还保留有服饰。饮食上还保留了部分彝族餐具,会做彝族餐饮。农具还保留了一架抬杠犁。具备了彝族的主体特征。他们一共有780人,被大家称为巧家县的“最后一支彝族”。
是布依族,布依族三大姓(王、杨、潘)多集中于今小河镇六合村、白鹤滩镇巧家营村、七里村、蒙姑乡拖坑村,其余姓氏均散居于各乡村。昭通市的布依族人据说有4400人以上,主要分布在昭通市巧家县。
据说布依族主要姓王、杨、潘、罗、吴、陈、胡等7姓,还有其他诸如有艾、韦、班、岑、白、伍、张、李、马、卢等姓氏。
布依族三大姓(王、杨、潘)多集中于今小河镇六合村、白鹤滩镇巧家营村、七里村、蒙姑乡拖坑村,其余姓氏均散居于各乡村。
人口十大镇:
孝感市 孝昌县花园镇 103770 人
孝感市 孝南区肖港镇 101900 人
孝感市 孝南区杨店镇 72104 人
孝感市 孝昌县邹岗镇 67055 人
孝感市 孝昌县周巷镇 63846 人
孝感市 孝昌县陡山乡 56635 人
孝感市 孝昌县季店乡 52773 人
孝感市 孝南区陡岗镇 52378 人
孝感市 孝昌县小河镇 51990 人
孝感市 孝南区卧龙乡 51892 人
其实,这是和历史发展有关系的。首先,小河这个名字起名在先,小河地区的其他道路命名都在现代,所以,彼此并没有什么直接关联。其次,小河这个名字也不是毫无缘由就叫起来的,而是源于旧时当地的一条河流和一座桥。
小河地区原先只是一个很小的村落,据(清朝道光年间的)《贵阳府志》记载:“小河桥,在城南十里,其东三里至小罗解,南二里至小珠砚,西二里至中堰寨,北八路至朝阳洞。居民三十余户,市中曹司场,去场五里有小河自花仡佬来,下流经四方河,会于南明河。”就是说,在清朝时期,小河地区只有一个寨子,寨前有条来自花仡佬也就是花溪的小河往西流去,经四方河后注入南明河的上游河段,这条小河把过去的贵阳城同中曹司拦腰隔断。为方便行走,人们就(在现在的四十四医院前面)修了一座单孔石桥。老百姓把这座桥喊叫小河桥。这里原本只有三十几户人家,买卖东西都要到中曹司去。
看来,“小河”并不是指南明河的一个河段,而是流入四方河的一条小溪,因水量不大而称小河。
小河原来的范围很小,北起小河桥,南到现今贵州柴油机厂,西抵小黄河,东抵黄河路。像小罗街、大坡、大寨、珠显等村寨,那个时候都不属于小河的范围。
四十四医院
新中国成立后小河才通公路,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医院迁到小河,这里才开始有了工业企业。以后,黔江机械厂、贵阳轴承厂、电力器材厂、华阳电工厂、贵阳电机厂、柴油机厂、贵阳纱厂等企业陆续迁到小河,形成了小河工业区。1993年在小河建立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当时的花溪区小河镇和南明区小河街道办事处合并,升格为贵阳市所辖的小河镇。2000年,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如今归于花溪区管辖。
今非昔比的小河已不是一个僻静的山寨,这里高楼林立,人口密集,商业发达。小河也见证了贵阳城市的高速发展。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