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七支”是指“七菩提分”,又称七觉支等,乃三十七道品中第六品之行法。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七种,故曰支。具体内容是:
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
三、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四、轻安觉支,止观及法界次第名为除觉分,断除身心粗重,使身心轻利安适。
五、念觉支,常明记定慧而不忘,使之均等。
六、定觉支,使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
七、行舍觉支,舍诸妄谬,舍一切法,平心坦怀,更不追忆,是行蕴所摄之舍之心所,故名行舍。
禅世雕龙、 鬓丝禅榻、 禅絮沾泥、 佛性禅心八万四千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百丈竿头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超尘出俗 尘、俗:指尘世、人间;出: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安贫守道,安与贫穷,恪守信仰, 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者某种仰追求的迫切,骂信好学,笃信, 忠实的信仰是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善良性女佛教用语原址反以佛法的男女之后泛指信仰佛教的男男女女,载一抱素 只坚持一种信仰,固守素志,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闻道, 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者某种仰追求的迫切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用成、住、坏、空来解释这个世界最好不过了,凡所有相皆为虚妄,我们看到的这个花花世界,青山绿水,都是刹那之物,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妄的东西,都是因缘合和而成,都是来这个世界续缘(善缘或恶缘)来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边种下的小树苗是因,后边树下乘凉是果,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刹那,现身说法,抖擞,心无挂碍,群魔乱舞,大彻大悟,前因后果,作茧自缚,自作自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尘缘,愁眉苦脸,生老病死,心猿意马,痴心妄想,醍醐灌顶,镜花水月,盲人摸象,爱河,欲火,婆心,别具只眼,一尘不染,一丝不挂,一刀两断,一厢情愿,味同嚼蜡,世界,割爱,臭皮囊,晨钟暮鼓,一弹指,当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觉悟,伸手不见五指,当头棒喝,天龙八部,智慧
1、佛教八苦是佛教用语。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2、没有六苦只有七苦:佛家对人生组成的七种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红尘无可留恋,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在于人。在于人与生俱来的弱点和本性。
3、五苦:佛教言生老病死苦、爱离别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为五苦。
4、三苦:因为寒、热、饥、渴等原因造成的苦。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