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于《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唐] 杜牧
原句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意思是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不是贺之章的咏柳,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言绝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要具体一些,似乎使人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谢谢邀请。这两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杜牧经常用四句诗句,二十八个字描写景物。这首《江南春》原文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原意是,广阔的江南景色,和酒旗互相映衬,形容景色很美,商业氛围很浓。寺庙很多,代表了大唐盛世对佛教文化的崇尚。(耳熟能详的《西游记》故事,就发生在那个朝代。)在烟雨中的楼台,有一种似见非见的感觉。
作者在这首诗中,看似在描写景物,千里;和四百八十;都是形容地域广大和庙宇泛多的意思。也是大唐的缩影,曾经的辉煌。杜牧的本意不是在歌颂大唐盛世,可以隐隐约约感觉到,对唐朝末期的一种伤感。
问题:“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跟当时的当权者又有多大的关系?
前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 杜牧的《江南春》里的诗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真楼台
这两句两层意思,第一是指眼前景,烟雨之中有隐隐约约的不少寺庙里的楼台,《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二十八字中写出江南春景,真有吴道子于大同殿画嘉陵山水手段,更恐画不能到此耳。
《历代诗话考索》:
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名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二、假楼台
第二层是其隐喻的兴衰之感,《唐诗摘钞》:
曰“烟雨中”,则非真有楼台矣,感南朝遗迹之湮灭而语,特不直说。
这是指当年南朝建了那么多的寺庙,如今江山依旧,楼台已成遗迹,彷佛烟雨之中似有似无。
三、和尚皇帝与三武灭佛
1、梁武帝
南朝的梁武帝信奉佛教,不但大肆建庙,而且自己四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南朝四百八十寺,指的就是梁武帝时期,据说当年: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看来杜牧说的四百八十寺,还少说了。不过诗家语的数字不必当真,无非是形容“多”的意思。
2、三武灭佛
有信奉的就有反对的。"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北魏 、北周时期还是南北朝划江而治的时候,影响不到南方。不过唐朝统一天下以后,再灭佛就影响大了。唐武宗继位以后认为废佛是
"惩千古之蠹源,成百王之典法,济人利众" 《武宗本纪》,
会昌五年三月,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又令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之数,为彻底灭佛作好准备。同年四月,僧尼不论有牒或无牒,皆令还俗;一切寺庙全部摧毁;所有废寺的铜像、钟磬悉交盐铁使销熔铸钱,铁交本州铸为农具。八月,下诏宣布灭佛结果:"
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
四、拗体与救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比较有名的拗体与救拗的例子。
上句五连仄,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平仄仄【仄仄】仄;对句,第五字以平声救拗,多少楼台【烟】雨中,中仄平平【平】仄平。
这种救拗的方式属于大拗,必须救拗,否则就不是近体诗了。
结束语
这句诗的主要意思是以南朝的湮灭和佛教的盛衰,来抒发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变幻的兴亡之感,也隐含着对晚唐国运的担忧。
@老街味道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