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喜好修身养性并习以为常的两句是: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意思是: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意思是说:“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这句话表达了屈原坚定而伟大的人生格调。也是他不与世俗共沉浮的思想注解。“皭然泥而不滓”卓然物外是屈原伟大人生的写照!
《离骚》全诗连同题目和标点符号共计2840字。
《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描述了诗人和当朝统治者的矛盾,即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二是描述了诗人心灵的痛苦和纠结,即进取和退隐的矛盾。关于它的内容层次,历来有各种不同的分法。
近2500字。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屈原在第一次流放时所写的《离骚》,是楚辞中最重要的作品,因此楚辞又被称为骚体。
屈原出生于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20多岁时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先后做过左徒和三闾大夫的官职,地位相当显赫,一度是楚国内政外交的关键人物。
但是,由于小人谗害,屈原一生遭到楚王的两次放逐,过了20多年的流浪生活。可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又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政治家。
他爱憎分明,决不随波逐流,以至于受到排挤,遭到楚王的两次放逐。第一次逐是公元前294年,由于屈原极力反对楚怀王亲秦挤齐的外交政策,屡次犯上进言,被放逐到汉水上游。第二次放逐是在楚顷襄王时,因责备令尹子兰不该劝怀王入秦会盟以至被秦扣留而死,得罪了子兰,子兰在顷襄王面前进谗,使屈原再次被流放,放逐于江南。
即便是被放逐,屈原的爱国热忱也丝毫没有减弱,在异地漂泊多年,他从未考虑过要离开楚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占楚国都城,在绝望中,屈原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他开创了楚辞文体,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中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和《诗经》一起构成了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无穷的影响。↙
《离骚》历来为忧愤之士所爱。屈原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大胆使用浪漫主义手法,运用神话传说,展开丰富的想象,抒发了自己奔放的情感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以及对腐败的统治者的不满和对人民的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在《离骚》中,屈原对贵族统治集团争权夺利、贪婪嫉妒、仗势欺人、蔑视法度等腐朽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屈原耿直的性格和他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思想在《离骚》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当国君的做法不利于国家时,他也同样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屈原《离骚》中有很多的神话人物,如太阳神羲和,她是太阳的母亲,天上十个太阳都是她所生,同时她又是太阳的驾车人。《离骚》中还有月神望舒、风神飞廉、雷神雷师和云神丰隆等。《离骚》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昆仑山,咸池和不周山等。有娀、丰隆(雷神)、宓妃、商汤、夏禹、后辛、夏桀、浇、五子、鲧、启等。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大致说来全诗分九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诗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已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第二部分:诗人在实现自已政治理想的过程中遭遇到的挫折。
第三部分:在诗人的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之后,不退缩不气馁,兴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在“众皆竞进以贪婪”的环境中,群芳芜秽了——这是诗人遭遇到第二次挫折,但诗人自已依旧积极自修,依照彭咸的遗教去做。
第四部分:由于诗人的特立独行,立即引起世间庸人的馋毁,从而使诗人再一次遭遇挫折,诗人陷入孤独绝望的境地。但诗人依旧矢志不屈,甘愿“伏清白以死直”,也不愿意屈服认同世俗:“背绳墨以追曲”。
第五部分:遭遇苦难挫折,陷入孤独绝望境地的诗人内心深处进一步展开矛盾、彷徨、苦闷与追求理想,以及灵魂搏斗的过程,最终坚定自已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
第六部分:由于女媭的劝诫,诗人不得已来到重华面前,向他陈述自已的观点,期冀引起同情共鸣。
第七部分:诗人在重华面前阐述了自已的“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后,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充分表达诗人不被世人理解的强烈感情。
第八部分:诗人听了巫咸的话,最后决定离开楚国。
第九部分:诗人在接受灵氛、巫咸的劝告,决定离开楚国远游,最后终不忍离开的经过。这是诗人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展开的最后一次幻想。
全诗最后是尾声,以当时的楚国名曲《乱》作结。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大致说来全诗分九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诗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已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第二部分:诗人在实现自已政治理想的过程中遭遇到的挫折。
第三部分:在诗人的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之后,不退缩不气馁,兴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在“众皆竞进以贪婪”的环境中,群芳芜秽了——这是诗人遭遇到第二次挫折,但诗人自已依旧积极自修,依照彭咸的遗教去做。
第四部分:由于诗人的特立独行,立即引起世间庸人的馋毁,从而使诗人再一次遭遇挫折,诗人陷入孤独绝望的境地。但诗人依旧矢志不屈,甘愿“伏清白以死直”,也不愿意屈服认同世俗:“背绳墨以追曲”。
第五部分:遭遇苦难挫折,陷入孤独绝望境地的诗人内心深处进一步展开矛盾、彷徨、苦闷与追求理想,以及灵魂搏斗的过程,最终坚定自已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
第六部分:由于女媭的劝诫,诗人不得已来到重华面前,向他陈述自已的观点,期冀引起同情共鸣。
第七部分:诗人在重华面前阐述了自已的“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后,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充分表达诗人不被世人理解的强烈感情。
第八部分:诗人听了巫咸的话,最后决定离开楚国。
第九部分:诗人在接受灵氛、巫咸的劝告,决定离开楚国远游,最后终不忍离开的经过。这是诗人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展开的最后一次幻想。
离骚和长恨歌相比离骚更长。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