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海证券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琼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9月16日在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第十五届)会议上表示,2018年至今,人民币国际化开启了新时期。从国际货币支付、储备和计价这三大职能看,目前人民币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储备货币,但从计价看,距离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仍有很大差距。
在新的全球新变局下,应该如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张明建议,一是进一步推动中国大宗商品现货、期货交易的本币计价和结算;二是在离岸和在岸市场加大向外国机构投资者提供高质量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的力度,比如更多提供国债、金融债以及东部省份的省级地方债等;三是在RCEP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区域推广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把产业链重构、培育人民币真实需求、推广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三者融合,慢慢降低对SWIFT系统的依赖。
张明认为,从长远看,人民币国际化最终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取决于三个根本问题:中国经济能否在未来保持可持续的、较高速度的增长?能否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以及,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和流动性。
“这三点在当下也特别有意义。”张明表示,当前面临着总需求不足等宏观经济困局,部分房企在离岸市场债券违约降低了人民币资产声誉。他建议,要遏制住民营房企流动性危机,金融机构也要研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会议主办单位为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承办单位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支持单位为北京银行、华兴公益基金。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